咒言咒声不是迷信。咒就是似有意似无意的音声运动。中国古代的“咒”字没有丝毫迷信,就是指这种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是由自己口中发出来为自己除病健身的。后来迷信主义者拿来作为骗人的工具,从而变成了不齿于人的贬义词。无论什么学问都要与时俱进,否则会为时代所淘汰。只有用现代科学的观念研究东方古代哲学,才能推陈出新。用求实的态度实践东方古代哲学,才能古为今用。用现代的语言来宣传好这古老的哲学,东方古代哲学才能真正为人类造福,东方的传统文化才能光照世界。
咒言咒声就是人的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我常称这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谓无边秘密菩萨咒,或太上无心神咒。“无边”就是发音的心理没有对立面,不存在有与无的对立、不存在白与黑的对立、不存在男与女的对立、不存在左与右的对立、不存在远与近的对立。自心处于一种自在解脱的心理状态,谓“无边”,用无边心发的音声就是无边咒。
“秘密”就是发出的音声连自己都不知道。如果在发音前,自己和别人都知道要发什么音声就不是“秘密”了。
“菩萨”就是将人们由烦恼过渡到愉快,由病苦过渡到健康,由困惑过渡到解脱的良性思维。“菩萨”不是人,是神,是精神,观音菩萨就是观察自身音声运动规律的精神。倘若人们有了观察自身音声运动规律的精神,一定会发无边无量的观音神咒。
有个什么菩萨心,就会发什么菩萨咒。正如人说话,有什么心,会说什么话。说什么话,就有什么心。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之初,是难发无边秘密神咒的,所发之咒总是有心的。这“有心”,不是一般的烦恼心,是相对的清净心。
你有阿弥陀佛心就会发“嗡,阿弥爹哇,舍”。能发此咒,心中会现无限光明。
你有观音心就会发“嗡,嘛呢贝美吽,舍”。
有人问,为什么有人开始发咒就发阿弥陀佛咒、观音咒,而自己进行似有意似无意音声运动很长时间了还没有?原因有二:一是还在除病健身阶段,还没到观音层次,二是没悟到阿弥陀佛心法、观音心法。
这时你可能有药师佛心,你会发“爹雅他,嗡,别卡子耶,别卡子耶,妈哈,别卡子耶,辣炸摩加德黑,梭哈”,这是除病健身的。
佛门有很多咒,都是咒印,都是留作人们印证用的。
通过人的语言可以看到人心是善是恶、非善非恶。
发咒也是,有个什么咒心,就会发什么咒。
通过咒声,可以检验咒心是否正确。只要咒心正确,佛咒会从口中自然流出。当人真悟大神心,即使不会背诵大神咒,口中也会自然流出大神咒。真悟大明心,即使不会背诵大明咒,口中也会自然流出大明咒。因为咒心只能意会,用语言无法讲得那么清楚。
当年,佛陀讲法发了许多佛咒,留了下来称谓咒印。咒印不是要人照着一字一音念诵的,是用来印证修行家咒心正确与否的。所谓心印印心,手印印手,咒印印咒,只要自己的咒心正确,口里会自然流出与佛陀相同的佛咒来。“无二无边”是释迦牟尼佛的心印。人们所处的心态是否正确,就要用这“无二无边”的心印来检验。
千手观音有无量手印。人们在发咒时会出现各种手法,如果出的手法与千手观音的手印相同,说明自己的手法与千手观音的手印印证了,是正确的。
手法印证了,心法一定相同。这时发的咒声定是观音菩萨咒,一定会有大悲咒、大明咒的音声发出。
如果这时自己发的是大悲咒,就要检查自己此时的心态如何,下次要发大悲咒就持此心,名大悲心。
如果口中发出了大神咒,若记住当时发大神咒的心态,下次欲发大神咒只要持此心,大神咒会自然流出。这是掌握咒心的方法。
如果没掌握大明咒的咒心,口中就发不出大明咒。如果不悟楞严心,决不会发楞严咒。如果掌握了咒心,根本不用死记咒印,死记硬背不但无益,还会增加烦恼。看那楞严咒,那么长,如要一字一字地记,很难。
掌握了某种咒心,发起咒来也不一定与咒印完全相同。如掌握了大明咒心,不一定就一口气发“唵、嘛、呢、呗、美、吽” 六个音。有时就发“唵嘛、唵嘛”,但首先发的是“唵”音。
如果掌握了大悲咒心,开初会反复发“南无!南无!”有时会变音为“喇嘛、喇嘛”。其音色旋律是后天学不来的,完全依般若波罗蜜的智慧旋转。随着心灵的不断净化,各种佛咒才能发得完美无缺。佛陀教人无修无证,希望朋友们不要去印证自己发什么咒,过多的求证,会增长自己的烦恼。无边秘密神咒是无量的,要用无所住心发很多很多咒。随着心灵的净化,可以不断地变化咒声。当年佛陀才留下几句咒印?你在什么时候才能与佛陀当年的身心一样?只有一样才能发得出来,不一样就发不出来,何必印证自寻烦恼?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人,偶有过错,也很正常;关键是要,知过、改过、不二过。于思想上的过错,还有行为、语言上的过错;生大惭愧,发露忏悔,后不再做。忏悔之后,就要释怀;不要老是懊恼难过,后悔不已。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改了就好;而对于即将到来得后果,就得要坦然面对,无怨无悔,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
有条件的居士可以单独安排一间房间作为佛堂,没有条件的居士如要供奉佛像,应避开卧室、厨房及厕所,选择干净、敞亮的地方安置供桌。供桌的高度需腰部以上,供品可选择香、花、灯、瓜果,乃至一杯清水皆可。瓜果及清水在供奉完毕后可以自行食用或饮用。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尊法、贤圣僧。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学佛后,有人希望通过在寺院里做义工,来为自己培植福报,求得佛菩萨更多的加持,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好。可是,也有人因无闲暇做不了而焦急。做义工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寺庙有需要,正好你有时间,又愿意做,那就做。如果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这不是你的错,也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亏欠,机缘不成熟就慢慢来。
可以。你可以试一下,最快的速度一分钟能念多少声,算下来一个小时能念多少。然后你可以把数字放开,按时间算。印祖也常说按钟,一钟就是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按照你的速度,不管念了多少,只要心在佛号上系住就行,摄心就行,就按照那个数量来算。
身相端庄,人皆喜见,但许多人不知获得端庄身相的内在因果,只知道从容貌上整容或妆扮,这些只是外在的遮挡,而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身相端庄。曾有一个小伙子,成婚后喜得贵子,本应是万分高兴的事情,但身边的亲人朋友总说小孩长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先生
虽然每天都在听经闻法,但就是智慧不生。我估计原因就是法不入心。有些人可能每天都在听,但是真正能入心的很少,大部分是入脑,然后睡一觉又忘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来自哪里呢?其实有慢法。现在很多人因为网络发达,闻法听开示好像都很简单,来得太容易就不珍惜。甚至多数的人,一边做着其他的事情,一边听经闻法,像这样肯定是不会有好效果。
有些人办事时,另有企图,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心不在焉,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以权谋私,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冲动狡诈,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总之,办事的人,假如不公正、不端正、不尽心;就会坏事、惹事,乃至一事无成。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就是思考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少很少有人思考这样的问题。
佛,原文buddha“佛陀耶”,译为汉语就是觉悟的人、智慧的人。最初,佛陀,指释迦牟尼佛一人,后来,凡是已经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断尽烦恼、习气,达到觉行圆满的人,也都称为佛。所以,佛,不是造物主,不是救世主,不是神,不是天人,不是掌握人类命运或给予人类赏罚与生杀大权的操控者。他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走出迷茫、破除愚昧的指引者。他是由人修持而成就,是转凡成圣的典范。
消灾一定要消得了之后的灾,要消得了之后的我见、我执、更要生不住着的心,这样就不会个性、任性、恶性,得了不是为了有本事生大分别、也不是与哪个对抗,也不是胜过哪个,更不是以得了彰显自己的本事证明笃定什么,求消灾一定要懂得消得了的灾,消灾就要发愿发无上道心、发无所住心,了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空不是没有而是妙有。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之清净行相与所成就之功德。佛告舍利佛: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时,其行相无量,今为大众宣说。
佛陀在舍卫国讲法的时候,有一次大梵天王供养给如来一个摩尼宝珠。大家知道摩尼宝珠能够育物济贫穷,《梵网经菩萨戒》里是这么说的,它随着众生的心而显现,而满足众生各种的欲求,比阿拉丁神灯好用多了,阿拉丁神灯只能满足三个愿求,但是摩尼宝珠能满足众生无尽的需求。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讲到赵州禅,就没有你的开口处,不知从何说起。在无说当中,也还是要说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点点认识。赵州和尚生于中唐,圆寂于晚唐。他本名从谂,俗家姓郝,是山东人。
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实,菩萨并没有既定的的形象,他可以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那些批评我们、纠正我们错误的人;伤害我们、磨练我们心性的人;侮辱我们、训练我们忍辱的人;欺骗我们、增进我们智慧的人;蔑视我们、撼动我们执著的人……
梦参老和尚在五台山时,有很多人都到山上问老和尚:“师父,我念佛很多年了,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老和尚反问居士道:“你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呢?”居士说:“我念佛念了很多年了,但总感觉好像没什么效果,也没有什么感应。我到时候能不能往生?”
如果没有学佛,我们无法从佛菩萨无处不在的加持里受益,也没人告诉我们如何观察自己的内心。为了处理闲杂琐事,我们的大脑会左思右想,而大部分是向外看的,往内沉淀下来观察自己,人们却从未学过,这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只有在佛教里才有。
大智律师,即宋代灵芝元照大律师,他是南山宗的祖师,余杭人。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戒律,后来依从神悟法师听天台教观。神悟法师勉励他深究探明《法华》妙义,作为根本要务。后来他又跟广慈法师受菩萨戒,当时戒光发现,就博究南山一宗。常常拿着锡杖,持着钵盂,在街市上乞食。
“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此生发,千万年来,祖祖相传,生生不息。“祭祖”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其用意深远而广大。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建立宗庙祠堂供奉祖先牌位及家谱。世代祖先留下的功绩,让子孙学习效仿,感念祖先恩德。
由于我们自心的无知,我们将自己陷入到一种挣扎的困境中,而禅的风骨则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束缚,都是我们强加给内心的。 在生活中过分地强调自我,就等同于将自己投入了牢笼,而这个自我牢笼是世间最难突破的东西。静下心来去想,我们从生到死,似乎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了自我的牢笼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