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经常有同修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师兄,我从小就对佛经感兴趣。最近有个僧人劝我诵念《地藏经》,前段时间,我的眼前出现了一位整身黑黑,脸上还有破洞披着黑色袈裟的灵体对着我微笑。这是否怨家债主来找我算账呢?在夜晚里,我家到处都有一种影子晃来晃去,我几次听到哭泣声,而且晚上经常做噩梦,有时候,半夜三更好像有人叫我还债,但四周却空无一人,听到过后我心里非常恐惧,我想请教活佛,我该怎么办?”对于这些同修的请求,我今天给大家简单地讲一讲学佛学成神经兮兮,这是否学佛精神的问题。希望满足大家的心愿!
这个问题确实存在,而且目前来讲非常严重,严重到很多人一听到“学佛”两个字,或者听到“地藏经”三个字,心里就产生很多疑问与恐惧,因为,现在很多学佛者,有一点学问,他们就仅凭自己的知识去了解佛法,看看书,懂了一些鸡毛蒜皮,然后打打坐,觉得心里很舒服,就感觉自己很了不起了,说自己有了什么什么感应,于是开始瞎练,瞎静坐,盲目地参禅与入定,最后变成神经兮兮地,说话、行为、做事都变得异常神秘。 这些哪里还是学佛的精神?
学佛就是学习佛的智慧、慈悲、能力、学问、知识、道德。修心就是修炼自己的心,改变自己的坏习惯和恶性循环的思想和行为。如果能把自己的心修成菩提心,你就是菩萨;菩萨心是什么心?慈悲、智慧、孝道与实践之心。你做到了爱一切众生、尊敬所有的长辈,用大慈大悲心对待宇宙万物,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去利益一切众生,你就是菩萨。你的心修成佛心,你就是佛;佛心就是真诚心、平等心、清净心、慈悲心、正觉心、菩提心、普度众生心、忘我心、舍我心、大度能容心。简单地说:菩萨心就是“利他心”,做任何事情从来不想自己,只想为众生服务,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与一切众生服务。佛心就是“舍己利他心”,为众生服务甘愿舍己。
所以佛菩萨做任何事情都是光明正大的,绝对不是神神秘秘,而是清清白白的。佛菩萨打坐静修并不是为了追求感应,舒畅,神通,特异功能等,那么,为什么佛菩萨要打坐静修呢?佛打坐静修都是为使众生排出内心的五毒(贪嗔痴慢疑),增添智慧和爱心;菩萨打坐静修都是为了排除自他内心的习气和三毒(贪嗔痴),增添菩提佛心。学佛的两条路线是智慧和慈悲,如果你打坐静修时,缺少智慧和慈悲,你的所作所为就不是佛的精神。如果你不打坐静修,但你内心发出了爱心和慈悲心,去帮助别人,比如,雷锋、白求恩、焦裕禄等人没有打坐过,也没有静修过,但他们真正做到了佛经里讲的“舍己度人” 与“舍己利他”,他们真正做到了为人民服务,利益他人。
如果你经常能保持做“舍己利他”的事情,即使你不打坐,不静修也可以成就佛!就算你没有神通,你没有感应,你没有静坐的舒畅,你也同样可以成就佛!如果你缺少“舍己利他”的精神而打坐静修,天天都有感应,神通广大,舒畅安乐,身上都能发出五种彩虹,但这些一点也不值得欣赏,因为你身上的光不是佛光,而是魔光;你的神通不是佛的通慧,而是魔鬼附体;你的感应不是佛的爱心和智慧的能量,而是你的魔心上瘾了;你的一切舒畅并不是自由自在涅槃的安乐,而是心魔赐给你的短暂的欢乐,犹如吸毒时得到欢乐一般,倘若你遇见烦事,你的舒畅就会见不到影子,难道这不是心魔赐给你的毒瘾吗?
你要想做一位佛菩萨,那就你要做一点利益众生的事。首先你要知道,佛菩萨利益众生的事,不是想出来的、求出来的、练出来的、打坐出来的,而是真正以一颗利益众生的心而做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人,邪淫堕胎等造了不少的罪业之后,知道自己业障很重,他们就跑进寺院,或者接近僧人和居士,请教消业的方法,那些人都劝他们诵念《地藏经》。连佛法的基础都没有打好的人,一开始就大量地诵《地藏经》,他们从《地藏经》的字面去理解,把经书里所写的地狱和怨家债主之类的现象,都当着实在与真实有而著相,然后再去妄想,最后幻象的影子在他们的眼前始终晃来晃去,他们觉得怨家债主真地来找自己了,前天牙疼,他们认为是怨家债主来讨债,昨天头疼也认为是怨家债主来找他,今天眼皮跳了,也认为是怨家债主来找他,大事小事都是如此而已地妄想。他们是在自己吓唬自己,所以经常神经兮兮地,跟别人说话也是神经兮兮地,一张嘴就是怨家债主,一闭嘴也是怨家债主,因此,很多不学佛的人,看到他们的情绪、语言和行为,觉得他们不正常,都躲得远远地,甚至不敢再接近善知识和佛法。
真正的佛法是一种教育,教育人们真正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从而破迷开悟,超越自我,获得身心的彻底解放。佛法讲“万物唯心所变”: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由我们的“心”变来的,你眼前出现的任何幻境都是幻觉、是妄心造来的。你认为的怨家债主来了也好,在夜晚晃来晃去的黑影子也好,周围无人时,你所听到的哭泣声也好,晚上做噩梦也好,半夜三更有人叫你还债也好,都是因你的执着心而引起的幻觉,也是妄想招惹来的幻境。也是你自己想得过多而神经衰弱的现象。是你自己的精神过于兴奋,或者脑力疲倦,因此神经衰弱的结果,神经衰弱属于心理上的一种疾病。你的情绪不稳定,你在念地藏经时,莫名其妙地眼泪不断地留下来,心里产生种种烦恼,自心无法安静,经常走神。这些都不是学佛与修行的精神状态。
如果你是个真正学佛的人,你应该知道这些都是自心造成的假象。另外,你念经、学佛、修行都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彻底明白“自心的本性”吗?念经、学佛、修行决不是为了自己吓唬自己的。佛法从来没有吓唬别人的,是我们自己吓唬自己的,大家应该知道,佛法讲“万物皆有如来智慧德相”,宇宙中不单单是人,万事万物,从本质上讲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的。诸佛和一切众生,在本性上都是相同的,所以说“人人皆有佛性”。那么,怨家债主和我们的本性上不也是相同的,皆有佛性吗?我们为何把怨家债主当成是非常坏的人而去吓唬自己呢?
大家知道有佛性并不代表就是佛,但佛菩萨是已经觉悟的了,对于宇宙和人生的真相早已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学佛的目的是否想把自己变为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之人?你的愿望是否为了成就佛?如果是,你要知道,佛没有妄想、分别、执着,就像平静的水面,什么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佛可不是神经兮兮的!如果你每天妄想、分别、执着,每天吓唬自己,变成神经兮兮,你可能成就佛吗?你能达到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的佛的境界吗?你能进入极乐世界的家园吗? 你要知道佛不是神经兮兮的,因此,神经兮兮的人不配做佛的弟子,做一位佛的弟子,应该是精神丰富,满脸笑容,内心自在,快快乐乐地过生活之人。不管生活再艰苦也内心自在、快乐与幸福,那才是真正的学佛人。
如果你的眼前,真地出现怨家债主,那你也不应该怕他,你应该把自己的爱心播发出来,用忏悔的心去接待他们,帮助他们,满足他们的心愿,诚心诚意忏悔,一心一意地为他们做点事,这才是真正学佛的精神,是真正的忏悔。你如果害怕他们,甚至讨厌他们,你就不是忏悔,而是在增添怨恨,自己继续造业,这也不是学佛修行的精神。
有些学佛人,一直打坐练功,想练出点什么来。他们修炼了半辈子,最后他们自己就说,自己修成了某某佛菩萨,说自己的身上有附体,附体告诉他是某某佛、菩萨或天神来的,然后去给人看病,收受钱财。又说某某身上有狐狸精,妖精,蛇精等,这样吓唬别人,同时他们自己也怀疑自己,慢慢就神经衰弱,最后自己也变成神经兮兮,甚至走火入魔,难道这真是学佛修行的精神吗?
目前很多人学佛修行的目的就是追求神通与感应的,他们一直打坐练功,希望能练出点什么来。这种想法从佛法的角度来讲,是个妄想。因为,人的本性什么都具足,具有无量神通,那些东西根本就不是练出来的,心到位了,自然一切都有了。如果你的心没有到位,你一辈子打坐练功,也练不出什么来。有的学佛人,拼命地追求功能,有了一点小功能,看到了一些东西,就信以为真,他还真地相信“眼见为实”。但他看到的一切其实都是虚幻的,是自己妄心想出来的。实际上,神经与身体虚弱的人,容易看到鬼神之类的东西,也容易看到一些莫名其妙的事物。我在前面讲过“万物唯心所变”,你想什么就会显现什么,那么,我说的对吗?如果你不信的话,很简单,你把自己关在黑房屋里,每天妄想黑屋到处都坐满了鬼神,只需要十五天,你的眼前就一定出现鬼神的幻觉,你也会恐惧。这不是神通,也不是特异功能,而是幻象,这些都是执着,根本谈不上修行。有的人说自己身上有附体,附体告诉他是某某佛、菩萨或天神来的,然后给人看病,收受钱财,这不是佛法的精神,佛菩萨、正道的天神、证悟的大成就者都从来不用这种方式度人。佛菩萨不会附体在他人身上,附体的只是妖精和魔精之类的妖魔鬼怪,附体跑不出鬼神道和畜生道,他们把你控制了,让你造业障,让你骗人骗钱,你还信他,这种愚痴的做法不是佛法的精神,也不是进入正道,而是进入了魔道,不但自己越陷越深,而且还可能误导众生,断人慧命,这个业可就造深了。
另外,很多江湖上的大骗子,打着佛的旗号,到处骗色骗钱,说他自己能看到某某人的前世是什么,某某人死亡后去了什么地方,某某人身上有什么样古怪东西,某某人疾病是冤家抓住病人的心脏等类似的五花八门的谎语来欺骗他人,很多学佛人也非常迷信,而且盲目崇拜,这样一来,神经衰弱的人,心里容易产生恐惧、顾虑、担忧、疑虑等等,时间长了,也许还会发展成恐惧症、忧郁症、臆想症等,很多老百姓看到学佛人变成神经神经兮兮的怪模样,谁还愿意帮我们弘扬佛法,利益众生呢?
真正的学佛人是真诚、善良、无私、尊重,爱护,关心,互助,帮别人从烦恼里解救出来,而并不是吓唬、伤害、欺骗别人,更不能给别人带来恐惧、担忧和疑问等烦恼和痛苦。而且,大家想一想,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在轮回里转来转去,我们在轮回里换了多少次躯壳,我们曾经做过牛、羊、马、狗、蛔虫等所谓的动物,我们曾经造过无数的业,这个不用神通来看,摆在眼前还需要问吗?我们曾经伤害过很多众生,那些都是我们的冤情债主,他们嗔恨我们,这是正常的,最好是诚心对他们忏悔就可以了。我们死亡之后将去哪里,还不是看你今世所作的事而决定,有经书云:“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来世果,今生作者是。”已经全部说得很明白了,这还需要问吗?
我们前世也好,今生也好,来世也好,唯一能救我们的就是我们自己,除此之外,就连万能的神也救不了我们,上帝也救不了我们,佛祖也救不了我们,只有我们的清净心和爱心有能力救我们,而且还会具备救别人的能力。那我们的爱心又从哪里来呢?就是从我们内心的自性而来,学佛就是清除我们内心的恐惧、顾虑、担忧、疑问等的烦恼心,增加爱心、博爱、慈悲、菩提心,内心清净、安乐、智慧、自由、放松。这就是学佛修行的精神。
有些学佛者,没有明师指点,盲目地参禅,盲目地寻找自心,盲目地寻找感应,盲目地祈祷往生极乐世界,每天坐在佛堂里,或者跑进寺院,或者跟着假师傅瞎跑,瞎求,瞎练、瞎修,天天妄想,越来越严重,最后得了妄想症,就是妄想性障碍。如果一个人坚持地妄想,信念,参禅,找心,追求感应,妄念往生都是错误的,已经违背了佛法的意义,因为,你坚信不疑是对的,没有错,可是你执着自己的妄想,著相地追求自心和参禅,执着感应的迷幻,著相往生,这些都是错误的,在《金刚经》里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得了妄想症的人,一般劝告他也毫不动摇,他们患了妄想症之后,会说只有他们的信仰和修法才是唯一的佛道,其它的统统不是,可是他们自己也前后矛盾、思维不定,总觉得自己的业障太重,他们缺乏逻辑的思维和正确的引导者。
出现以上种种现象,你还没有确定什么是宇宙和人生的真相,你参什么?你能参禅吗?你的心能入定吗?另外,你找什么?你找谁?大家会说,我要找回自己,找我的心,你自己戴着帽子,还在寻找帽子,能找到吗?而且佛经里讲:“万物唯心造”,所有的一切都是你自己造出来的,你还能找出什么呢?我们的一切都是自心安排的,自心从未离开过我们,我们还需要找吗? 学佛者所说的感应,是自己内心的力量与舒畅转到身体上,你静坐时是会有感应的,因为,你平时忙忙碌碌,身心没有时间安静,你能安下心来,身心当然轻松,你的身心当然会有变化的,而且病越来越少,越来越轻,身心安乐;若是你执着与追求那些感应,你已经迷惑了,你的感应自然就会消失的。
如果你根本不去积累往生极乐世界的因,仅仅念几句佛号,就每天妄想往生极乐世界,可能吗?一个执着于妄念强大的人还有资格往生极乐世界吗?往生极乐世界的大门是不可能为执着与自私的人而开的,我坦白地告诉大家,往生极乐世界的事情,求谁也白搭,最好是从自己的心上修,除了自己以外谁也没有能力帮助你往生极乐世界,就是佛菩萨来到人间也帮你解决不了!无法带你到极乐世界。你连自己的业障都没有消除,你有资格往生极乐世界吗?不要再去妄想,一个只有妄想,神经不正常的人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吗?一个自私自利的人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吗?一个没有爱心和慈悲心的人,能够往生极乐世界吗?想去极乐世界的人,必须要修炼自己的心。
那么,修心从何修起呢?首先从“自私自利”几个字上修起?人之所以迷惑颠倒不能自拔,就是因为有一个“私心”,起心动念都是为自己,开口闭口都是为“我”怎么着!千方百计想满足自己的私欲,唯一的希求就是自己的心愿如意,这是“自利”,另外,很多学佛者只想自己往生极乐世界,这是“大的自私自利”。我们的报恩心,慈悲心,爱心,菩提心都在哪里?我们能够忍心留下恩重如山的一切众生吗?我们的平等心在哪里?我们的善良心又在哪里?大家都会跟别人讲,人人平等,积德行善,可是我们做起来的时侯,根本不是人人平等,我们一心都是为自己的人,自己往生极乐世界。我们积德行善都是为了什么?都是为了自己,所以我们以私心的动念,阻碍了往生的大道。我们应该把私心收起来,事事处处为众生做点事,这样一来,就算我们自己不想去极乐世界,可是善的力量也会把我们推往极乐世界的。
另外,还有一部分人,学佛已经走偏了,他们的分别心太强大了,每天都在教派里转牛角尖,嘴上不停地唠叨而诽谤别的教派,用强烈的执着心来攻击其它的教派。特别是刚进入佛门,不懂正法的人,认为可以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上师和教派,因此走进极端的路;有些人看到别的信徒就不顺眼,内里产生恶心,严重的时候,互相吵架、责骂、拷打等的犯罪行为都时有发生;再严重的时候,为了自己宗派而去杀人放火、破裂民族团结,破坏家庭等做出伤天害理之事,最后把自己搞成神经神经兮兮,这些难道都是学佛的精神吗?
真正的佛法是和平、安静、和谐、无私、幸福、安详、平等。那么我们学佛的人,能够做到信仰自由,人人平等,一切众生平等吗?你的内心安静吗?你对于世界和谐,家庭和睦,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做出了什么?全世界的信徒们如果解决不了自己内部与宗教之间的矛盾,如何能够帮助解决全世界的矛盾和冲突呢?宗教不是为战乱而创造的,是为和谐世界而创造的,可是世界上的一些宗教,包括佛教在内经常处于混乱状态之中!比如,泰国大多数人信仰小乘佛教,但不能化解各种尖锐矛盾;西藏大多数人信仰密宗,但是六大教派之间永不停止矛盾;汉地大多信仰北传佛教。为什么?说实在的,世界上各种正义的宗教和文明教育,他们的教义都是好的,目的也都是相同的,大家都在讲仁爱世间人,为人民服务等,都是以平等、真诚、智慧、清净、仁慈、博爱为根本。可是信徒们做起来的时候,却不平等,虚假,迷惑,不清净,伤害他人,自私自利。从佛教的角度来讲,佛法的伟大精神就是“度一切众生。”
那么,有些学佛者每天诬陷别人、诽谤教派、排斥其他的信徒、攻击其它的教派、不顺眼地看着别的信徒,跟别的信徒吵架、责骂、打架,还有杀人放火、破裂民族团结,破坏家庭,难道这些都是佛法所讲的和平、安静、和谐、无私、幸福、安详、平等吗?你自己是否违背了佛法的真理,难道你自己不知道自己在造灭佛的恶业吗?这种人学佛还不如不学佛。问题是现在的佛教已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为了达到个人名利或政治目的,利用人们信教的心理而神秘化、迷信化了。可以说,完全背离了真正佛的教义。甚至被一些人利用而变成了迷信。我们学佛的人,应该知道,世界和平、社会安定、人民幸福、尊重别人、人人平等,这些才是我们学佛的人应该做的事情。
我们学佛的目的就是离苦得乐,自己要快乐,再把自己的快乐和幸福分享给大家,别人也快乐,你学佛没有错。如果你学佛的时候,你自己得到快乐与放松,但却给别人带来痛苦和伤害,或者虽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和幸福,但你自己却伤心和苦恼,这样都是错误的。
如果你是个真正学佛的人,你一定非常聪明,精神饱满,满脸笑容,内心快乐,幸福与舒畅,不会妄想,不会执着那些神通与特异功能,也不会追求感应,越学佛越善良,越修行越慈悲,越修心越爱帮助别人,越做善越放下自私,越诵经越有智慧,这才是学佛修行的精神。我们要知道:“学佛不是迷信,而是学习智慧;修行不是妄想,而是思考真理;修心不是寻思,而是证悟自心;做善不是为己,而是帮助别人;慈悲不是自私,而是博爱他人。”
我们学佛修行之前,大家必须要明白几个问题,学佛的目的不是追求神通和特异功能,而是教育我们做好人,做好事,做一个有大爱的智慧人;修行不是盲目的妄想,而是认真地思考宇宙和人生观,思考佛法所讲的大道理,改变我们的习气,做一个有理想,有大智慧之人;修心不是胡思乱想,也不是寻找什么东西,而是证悟万法的真谛和自心的能量,让我们做一个又有智慧,又有能力的人,绝对不是让我们变成神经兮兮的。学佛学成神经兮兮,这绝对不是佛法的精神!
1、《梵网经》中的五荤 《梵网经》曰:若佛子不得食五辛:大蒜、茖葱、慈葱、兰葱、兴渠,是五种一切食中不得食。若故食,犯轻垢罪。 2、《楞严经》中的五荤 《楞严经》曰:阿难!一切众生,食甘故
如何烧香?一、上香时,用大拇指、食指将香夹住,余三指合拢,双手将香平举至眉齐,观想佛菩萨显现在我们的眼前,接受香供养。二、如果人很多时,将香直竖向上,以免烧到他人,然后走到距佛像三步远的距离,举香观想拜佛。三、上香时以一支为宜,若要上三支香,则将第一支香插中间(口念,供养佛)、第二支香插右边(口念供养法)、第三支插左边(口念供养僧)、合掌(供养一切众生,愿此香华云,遍满十方界,供养一切佛,尊法诸贤圣)。
佛教团体,最重纪律。受了戒的人,习过威仪,自然动作合礼;普通学人,何能懂得,不免招惹讥笑。特为写出几条通常规矩来,作个参考。(一)入寺,入寺门后,不宜中央直行,进退俱当顺着个人的左臂迤边行走。入殿门里,帽及手杖须自提携,或寄放他室为佳,万不可向佛案及佛座上安放。
一般人不了解佛教所说的「空」,以为佛教所说的「空」是什么都没有的空,这可说是误解了空的真义。宇宙「缘起」的现象是:「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诸法因为因缘的和合而生,因缘的消散而灭,所以其本性为空。即世间上的形形色色,皆由于因缘和合而成,并没有实在的自体,故称为「空」。常人对空的了解,往往止于什么都没有的「顽空」;说到有,则认为是什么都有的「实有」。其实,佛法所说的「有」,是如幻的缘起假有,虽有而不碍其空;佛法所说的「空」,是无实的自性本空,虽空而不碍其有。此即缘起性空的道理。
虽然信仰佛教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其实有很多烧香拜佛的人,他们的动机并不如法。三年前曾经有一位居士对我说,某一个庙门口,有一位老太太手里拿着高香,祈祷佛菩萨说:“观音菩萨呀、佛菩萨呀,我的儿媳妇对我不好,让她早早受到惩罚吧!”这哪里是在学佛呀?明明是害人,太可怕了!这种东西简直是离佛教千里之遥。还有这样说的:“神佛呀,让我赚多少多少钱吧,我拿着多少多少钱来给你烧高香……”这些是要佛菩萨替你出气、合伙做生意。
回向偈一,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回向偈二,愿生西方净土中,九品莲花为父母。花开见佛悟无生,不退菩萨为伴侣。回向偈三,(大慈菩萨回向偈)
观音菩萨的六字真言,又叫六字大明神咒——唵嘛呢叭咪吽。此神咒为观音菩萨的心咒,具有多重且深广的意义与功德,普为一般佛教徒所诵持。一说唵嘛呢叭咪吽就是“皈依莲华上之摩尼珠”的意思,为西藏佛教徒向莲华手菩萨祈求未来往生极乐时所唱的咒语。
佛陀是什么?佛陀,是古代印度梵文的音译。佛陀,含有自己觉悟、觉悟他人、觉悟一切而无所不知无时不觉的意思,所以,又被称为一切智人或正偏知觉。佛陀,简译为佛是在我们这个世界,距今约二千五百八十九年(西元前六二三年),生于印度迦毗罗卫城的释迦太子,成道之后,称为释迦牟尼。
佛,在佛教里是指佛陀,是释迦牟尼的简称。释迦牟尼是一个平平凡凡的人,他在廿九岁那年舍弃了即将可以继承的王位,出家学道,寻求解脱人生苦恼的方法。六年后,也就是卅五岁的时候,释迦牟尼在尼连禅河旁的菩提树下证得了正觉,正确而透彻地觉悟了宇宙人生的根本道理。 释迦牟尼同我们一样都是平凡的人,他能够藉修行而悟道,所有千千万万的人类也都可以群起仿效,依照他所垂示的教法修行而证果。他祗是人类无数的先知先觉之一
所谓因果,因是能造作、产生一定后果的原因,果就是由一定原因产生的结果。由佛教的缘起论产生了因果理论,因果理论是佛教轮回解脱理论的基础,随着佛教的发展而对因果理论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佛教认为任何事物都可能成为因,也可能成为果,没有绝对的因,也没有绝对的果。佛教所讲的因,有时与缘并用,且有一些区分。
盘腿,是练习静坐的最基本的功夫。盘腿质量的好与坏,直接影响静坐入静程度的深浅,这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练习。
什么是业障?业障,指妨碍修行正果的罪业。谓众生于身、口、意所造作之恶业能蔽障正道,故称业障。业是造作,佛在经上把它区分为三种,身、语、意叫三业。我们身体的动作是身业,包括的范围非常广,肢体动作是业,我们肢体不动作的时候,还在造业,造的什么业?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知过能改,善莫大焉。既然是人,偶有过错,也很正常;关键是要,知过、改过、不二过。于思想上的过错,还有行为、语言上的过错;生大惭愧,发露忏悔,后不再做。忏悔之后,就要释怀;不要老是懊恼难过,后悔不已。过去的就让他过去吧,改了就好;而对于即将到来得后果,就得要坦然面对,无怨无悔,因为每个人都要为自己的行为负
有条件的居士可以单独安排一间房间作为佛堂,没有条件的居士如要供奉佛像,应避开卧室、厨房及厕所,选择干净、敞亮的地方安置供桌。供桌的高度需腰部以上,供品可选择香、花、灯、瓜果,乃至一杯清水皆可。瓜果及清水在供奉完毕后可以自行食用或饮用。
南无皈依十方尽虚空界一切诸佛、尊法、贤圣僧。南无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南无释迦牟尼佛 南无金刚不坏佛 南无宝光佛、 南无龙尊王佛 南无精进军佛 、南无精进喜佛 南无宝火佛 、南无宝月光佛
学佛后,有人希望通过在寺院里做义工,来为自己培植福报,求得佛菩萨更多的加持,让自己的人生更顺畅、更好。可是,也有人因无闲暇做不了而焦急。做义工本来是你情我愿的事,寺庙有需要,正好你有时间,又愿意做,那就做。如果因为工作忙没时间,这不是你的错,也不要觉得自己有什么亏欠,机缘不成熟就慢慢来。
可以。你可以试一下,最快的速度一分钟能念多少声,算下来一个小时能念多少。然后你可以把数字放开,按时间算。印祖也常说按钟,一钟就是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按照你的速度,不管念了多少,只要心在佛号上系住就行,摄心就行,就按照那个数量来算。
身相端庄,人皆喜见,但许多人不知获得端庄身相的内在因果,只知道从容貌上整容或妆扮,这些只是外在的遮挡,而并不能获得真正的身相端庄。曾有一个小伙子,成婚后喜得贵子,本应是万分高兴的事情,但身边的亲人朋友总说小孩长得既不像爸爸,也不像妈妈,先生
虽然每天都在听经闻法,但就是智慧不生。我估计原因就是法不入心。有些人可能每天都在听,但是真正能入心的很少,大部分是入脑,然后睡一觉又忘了。这样的问题主要来自哪里呢?其实有慢法。现在很多人因为网络发达,闻法听开示好像都很简单,来得太容易就不珍惜。甚至多数的人,一边做着其他的事情,一边听经闻法,像这样肯定是不会有好效果。
有些人办事时,另有企图,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心不在焉,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以权谋私,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有些人办事时,冲动狡诈,导致失败,惹来麻烦。总之,办事的人,假如不公正、不端正、不尽心;就会坏事、惹事,乃至一事无成。
人,我们很难面对自己的心的。就是很难跟自己沟通,很难看到自己的一面。我们其实每天都在观察呀,观察众生,观察万事万物。就是极少有人静下来观察一下自己。就是思考一下,“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现在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很少很少有人思考这样的问题。
佛,原文buddha“佛陀耶”,译为汉语就是觉悟的人、智慧的人。最初,佛陀,指释迦牟尼佛一人,后来,凡是已经证悟宇宙人生的真理,断尽烦恼、习气,达到觉行圆满的人,也都称为佛。所以,佛,不是造物主,不是救世主,不是神,不是天人,不是掌握人类命运或给予人类赏罚与生杀大权的操控者。他是我们的导师,是我们走出迷茫、破除愚昧的指引者。他是由人修持而成就,是转凡成圣的典范。
消灾一定要消得了之后的灾,要消得了之后的我见、我执、更要生不住着的心,这样就不会个性、任性、恶性,得了不是为了有本事生大分别、也不是与哪个对抗,也不是胜过哪个,更不是以得了彰显自己的本事证明笃定什么,求消灾一定要懂得消得了的灾,消灾就要发愿发无上道心、发无所住心,了知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这个空不是没有而是妙有。
佛告舍利弗,菩萨摩诃萨为求无上佛菩提,精勤修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波罗蜜。佛接着广说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之清净行相与所成就之功德。佛告舍利佛:菩萨摩诃萨行布施波罗蜜时,其行相无量,今为大众宣说。
佛陀在舍卫国讲法的时候,有一次大梵天王供养给如来一个摩尼宝珠。大家知道摩尼宝珠能够育物济贫穷,《梵网经菩萨戒》里是这么说的,它随着众生的心而显现,而满足众生各种的欲求,比阿拉丁神灯好用多了,阿拉丁神灯只能满足三个愿求,但是摩尼宝珠能满足众生无尽的需求。
今天给各位讲讲我们本寺的赵州和尚和赵州禅。赵州禅的内容非常丰富,就像古人所说,讲到赵州禅,就没有你的开口处,不知从何说起。在无说当中,也还是要说一点,这样才能使我们有一点点认识。赵州和尚生于中唐,圆寂于晚唐。他本名从谂,俗家姓郝,是山东人。
众生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其实,菩萨并没有既定的的形象,他可以是我们遇到的每一个人——那些批评我们、纠正我们错误的人;伤害我们、磨练我们心性的人;侮辱我们、训练我们忍辱的人;欺骗我们、增进我们智慧的人;蔑视我们、撼动我们执著的人……
梦参老和尚在五台山时,有很多人都到山上问老和尚:“师父,我念佛很多年了,临命终时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老和尚反问居士道:“你为什么问我这个问题呢?”居士说:“我念佛念了很多年了,但总感觉好像没什么效果,也没有什么感应。我到时候能不能往生?”
如果没有学佛,我们无法从佛菩萨无处不在的加持里受益,也没人告诉我们如何观察自己的内心。为了处理闲杂琐事,我们的大脑会左思右想,而大部分是向外看的,往内沉淀下来观察自己,人们却从未学过,这种系统的修行方法只有在佛教里才有。
大智律师,即宋代灵芝元照大律师,他是南山宗的祖师,余杭人。最初依止东藏慧鉴律师专学戒律,后来依从神悟法师听天台教观。神悟法师勉励他深究探明《法华》妙义,作为根本要务。后来他又跟广慈法师受菩萨戒,当时戒光发现,就博究南山一宗。常常拿着锡杖,持着钵盂,在街市上乞食。
“孝”是中华文化根,“敬”是中华文化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此生发,千万年来,祖祖相传,生生不息。“祭祖”是春节期间最重要的活动,其用意深远而广大。自古以来,上至国家帝王,下到平民百姓,都建立宗庙祠堂供奉祖先牌位及家谱。世代祖先留下的功绩,让子孙学习效仿,感念祖先恩德。
由于我们自心的无知,我们将自己陷入到一种挣扎的困境中,而禅的风骨则让我们明白,所谓的束缚,都是我们强加给内心的。 在生活中过分地强调自我,就等同于将自己投入了牢笼,而这个自我牢笼是世间最难突破的东西。静下心来去想,我们从生到死,似乎大部分时间都活在了自我的牢笼中。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