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说长寿灭罪护诸童子陀罗尼经译文
释常愍语译
您知道,堕胎是忏悔亦难灭的大罪业吗?
佛陀于此经中,不但慈悲的为不幸堕胎之妇女,开示了补救方法,更有育婴健康知识,成为人人皆应知晓传阅之重要经书。
这部经,是我阿难亲自听闻佛所讲的。
佛说这部经之时,地点在王舍城耆闺崛山中。当时在会的常随众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多人,还有来自各方的大菩萨一万二千之多,及许多天龙、八部、鬼神、人非人等,一齐听佛宣讲。
当时,世尊在说法之前,先于其面门,以自在神力放出种种光。其光有青、黄、赤、白等色。一色之中,有无量化佛。每一化佛,能作不可思议佛事,一能化无量无边化菩萨,一一化菩萨,都在赞叹歌颂佛之功德。佛所放之光,微妙难以测量,上至非非想处天,下至阿鼻地狱,无不普遍照耀。遇到佛光照耀之众生,自然懂得念佛,皆得方便禅定,能登初地果位。
当时,在法会之中,有四十九位新发菩提心之菩萨,都想向佛请求问长寿之法,但不懂得如何请问。当时,文殊师利菩萨知晓他们的心意,便从座位起来,偏袒右边肩膊,恭敬地向佛合掌,代四十九位菩萨向佛请问﹕「世尊!我知法会之中有疑难而不懂发问之人,所以愿意代他们向佛请问,但愿世尊允许我说。」
佛说﹕「很好,很好,文殊师利,他们有甚么疑惑,你只管代他们问吧!文殊师利菩萨说﹕「世尊!一切众生,于生死海中,造下种种恶业,从无始劫以来,在六道中不断轮回,虽然得到人身,却得短命之报。如何可以令一切众生,消灭一切恶业,使寿命增长?但愿世尊为他们说长寿灭罪之法!」
佛说﹕「文殊!你大慈悲无量,愍念一切罪苦众生,为他们问长寿灭罪法,可惜,若我详细说出,恐怕一切众生不能信受行持。」
文殊师利菩萨重新向佛说﹕「世尊!你是大智慧之人,是天人之导师,是一切众生之大慈父,你是大法王,能以一种声音演说一切妙法。为了哀愍福荫一切众生,祈请世尊广说此法!」
于是,佛便微笑地向大众说,你们要专心细听,我现在就为你们广说﹕
在过去世时,有一个世界名叫无垢清净,其世界中有一尊佛出世,名普光正见如来。又名应供,又名正遍知,又名明行足,又名善逝,又名世间解,又名无上士,又名调御丈夫,又名天人师,又名佛,又名世尊。这位佛被无量无边的菩萨大众,恭敬围绕。那佛在世之时,有一位在家学佛的女人,名叫颠倒。她哀求佛允许其出家,悲伤啼哭地向佛说﹕「世尊!我造下深恶罪业,想求忏悔,改过向善,唯愿世尊听我详细说出!事情是这样的,因为家境不许我有儿息,所以我用药物将腹中足八个月的胎儿杀死,堕下的胎儿人形具足,四肢健全。后来有一位智者来对我说﹕「故意堕胎之人,现世便得重病,及寿命短薄之报﹔死后还要堕阿鼻地狱,受极大痛苦。」我听后十分恐惧,追悔莫及!唯愿世尊你以大慈悲之力,拔我于深渊,为我说解救之法,允许我出家,使我免受大苦!」
于是,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说﹕「世间上有五种恶业,即使忏悔也难消灭。是那五种呢?一者杀父、二者杀母、三者杀胎、四者出佛身血、五者破坏和合僧团。这五种罪恶之业,难得消灭。」颠倒女人听后,更是悲切哭泣,泪如雨下。哽咽著向佛五体投地,转伏佛前,再次向佛说﹕「世尊!你大慈悲,救护一切众生,祈求世尊怜愍,为我解说获救之法!」
普光正见如来再对她说﹕「你所作的恶业,应堕阿鼻地狱,无休止地受大痛苦,在热地狱中,遇到寒风吹来,罪人骤然受寒﹔在寒地狱中,遇到热风吹来,罪人骤然受热。在无间地狱,虽无此间歇性的暂寒暂热,却有大猛火燃烧,由上烧彻下,再由下烧彻上。四面是铁围墙,还安上铁网。东西南北四门,都有大猛业火燃烧著。无间地狱的罪人,身长八万由旬。虽然只有一人,其身亦遍满狱中﹔若是多人,其身亦一样遍满狱中。罪人遍身都有大铁蛇,使其痛苦甚于大猛火。铁蛇或从口入,而由眼耳出。或将罪人之身周围缠绕。罪人之肢节常出猛火,还有铁鸭啄食其肉﹔或有铜狗咬啮其身﹔更有牛头狱卒,手执兵器,发出如雷轰霹雳的恶声说﹕「你故意杀胎,应当受此大痛苦,从此劫到另一劫,不得休息!」这种苦报,我若妄说骗你,便不名为佛。」这时,颠倒女人闻佛说完,悲痛闷绝,仆倒于地,后渐苏醒,再向佛说﹕「世尊!是否唯我一人受此痛苦?抑或一切故意堕胎的女人,都要受此痛苦?」
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说﹕「你的胎儿人形具足,在子宫内犹如地狱,又如大石压身,母亲若食热的东西,胎儿便如处热地狱﹔母亲若吃冷的东西,胎儿就如处于寒冰地狱,终日被痛苦煎熬。你自己无明火起,情憎烦燥,即起恶念,故意服毒堕胎。你造下这种恶业,自然要堕阿鼻地狱。无间地狱之罪人就是你的伴侣。」颠倒女人听后,悲苦号哭,再向佛说﹕「我曾听有智慧之人说过,不论造下甚么恶罪,只要值遇佛陀及清净僧人,恳求忏悔,改恶迁善,罪业便得消灭。设使命终已堕入地狱,若得在生眷属为其作善修小福,死者还得生到天上,是否有这样的事呢?恳请世尊为我解说!」
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女人说﹕「不错,若有众生造下各种重罪,得遇佛陀及清净僧人,能至诚恳切忏悔,以后不再重犯,罪业得消灭。设使命终之后,若得其在生的六亲眷属,为其礼拜佛僧,在七日之内,能读诵大乘经典,烧香散花供养三宝。冥间之差使便会持五色神旛,去到阎王殿,有许多鬼卒绕在旛前旛后,歌咏赞叹,用微妙柔和之声向阎罗王报告说﹕「此亡者是积善之人。」阎罗王见五色旛旗至,心中便生大欢喜,高声唱出﹕「愿我有罪之身,亦同他一样积善。」即时,所有地狱都变成清泉,刀山剑树都变成莲花,一切罪人皆得舒畅快乐感受。若是另有亡者,不信佛法,不诵读大乘经典,无孝敬心,无慈悲心,又信外道邪见,在七日之内,又无在生之眷属为其修善修福。于是,冥间的差使便持黑色旗旛,更有无量恶鬼跟著,同向阎罗王报告﹕「此亡者是积恶之人。」阎罗王一看见黑色旗旛,立即瞋怒,恶声震裂殿宇。随即将罪人押下十八层地狱,或迫其上剑树刀山,或要其卧铁床抱铜柱,或将其舌拔下以牛犁之,或用石碓捣其身体,石磨辗磨其骨肉。在一日之中便有万次生死,然后再辗转堕到阿鼻地狱,更受极大的痛苦,一劫一劫永无休止地受苦。」
普光正见如来还未说完,忽然空中发出心胆俱裂的大恶声,叫唤颠倒女人说﹕「你故意杀儿堕胎,应受短命之报。我是鬼差大使,特来追捕你归案。」颠倒女人惊慌错愕,悲泣地抱住如来双足,哀求说﹕「唯愿世尊为我广说诸佛的大法藏,及灭罪的方法,那我才能死得眼闭!」
当时,普光正见如来,以佛之威德神力,与鬼差说﹕「无常杀鬼,我现在要为颠倒女人说长寿灭罪经,你且等待片刻,自然会有不同的景况出现。你也应当留意细听,我亦会为你说过去诸佛所说的秘密法门,长寿灭罪经,令你们远离恶道。」
普光正见如来说﹕「颠倒,你应当知道,此无常杀鬼是无人情讲的,纵使你用无数的金银琉璃,砗磲赤珠,玛瑙等宝,去贿赂他,以赎性命,也是枉费心机。即使贵为国王、王子、大臣、长者等,恃其威神势力,也奈何不了无常杀鬼取其宝贵性命。颠倒,你应该知道,唯有一个佛字能断没命之苦。颠倒,世上有两种人,甚是希有难得,有如优昙花,很难值遇其开放。第一种﹕是从来不行恶法造罪业之人﹔第二种﹕是知罪即能忏悔改过之人。这样的人,甚是希有可贵。你能在我面前诚心忏悔,我当然要为你说长寿灭罪经,令你得免无常恶鬼追捕之苦。颠倒,我告诉你知,在未来的五浊恶世中,若有人杀父害母,故意堕胎,破坏佛塔佛寺,出佛身血,破坏和合僧团等,便是造下五逆重罪,应当要堕无间地狱,受极大痛苦。此等五逆众生,若能受持这部长寿灭罪经,书写读诵,或自己亲笔书写,或委托别人写,这样也能灭罪,得生梵天享受天福。何况你现在得亲见我?还好,你于无量旷劫前曾种下不少善根,加上现在又擅于请问,又能殷懃忏悔,所以不久便能转无上法轮,能度无边生死大海,能与天魔波旬战斗,能摧碎天魔所立之胜幢。你要专心听看,我依过去诸佛所说的十二因缘法,对你解说一次。
一切众生,实是本来清净,由于过去一念无明妄动,便有行为造作,有行为造业便有入胎之识。有入胎之识便有现生之胚胎,有了胚胎便具备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出胎后,六根就会有六种触觉,有六种触觉便有六种感受。有感受便懂得爱,懂得爱之后,就会执著,极力去夺取,有所夺取,便会形成未来世之业因。有了未来之业因,就会领受来世之生。有生就必然会有老死,及一切忧愁悲伤苦恼。这就是十二因缘的顺生门。若是没有无明妄动,那里会有行为造业?没有行为造业,那裹会有入胎之识?没有入胎之识,那裹会有胚胎这个色身?没有色身,就不会有六根存在。没有六根,就不会有六种触觉。没有触觉就没有感受。没有感受便没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执著夺取。没有执著夺取,就不会有未来生之业因。没有未来生之业因,就不会有未来世之生。没有生,就不会有老死,及忧伤悲苦。这就是十二因缘的还灭门。颠倒,你要知道,一切众生不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是故轮转于生死苦海中。昔有人能观察十二因缘之法,即是能见实相法。能见实相法者,耶是见佛。见佛者,即是见佛性。何故这样说呢?因为一切诸佛,都以此十二因缘法为法性。你现在得闻我说此十二因缘法,即得到佛性清净,堪为佛门法器。我现在再为你说一真实道,你应当思惟守护一念。一念者,即是菩提心,菩提心者,又名为大乘心。因为众生根性不同,故诸佛菩萨分别说为三乘。你应当念念常懃守护这个菩提心,切勿令其忘失。纵使色、受、想、行、识五阴炽盛、地水火风四蛇吞噬,贪瞋痴三毒发作,色声香味触法等六贼入侵,以及一切妖魔来恼害,你都不能动摇改变这颗菩提心。有了这颗菩提心,你的身体就有如金刚坚固其心,就有如虚空一样,别人难以破坏。菩提心坚固,即能得无上正等正觉,即是具常、乐、我、净涅盘四德。有了涅盘四德,生老病死,一切地狱便与你绝缘。这样,无常杀鬼自然不会追捕你归案。」
普光正见如来说完,虚空中的鬼差使便想,听世尊所说的法要,地狱也会变成莲花池一样清净。我何不舍弃此鬼境界?于是,他便对颠倒女人说﹕「你证得圣道之后,勿忘来化度我!」
接著,普光正见如来再对颠倒女人说﹕「我已为你说了十二因缘法,现在再为你说六波罗密,亦即是菩萨所修的六度,何谓六度?第一、要广为布施,布施能度悭贪。第二、要坚守戒律,戒律能度毁犯。第三、时时忍辱,忍辱能度瞋恚。第四、常行精进,精进能度懈怠。第五、勤修禅定,禅定能度散乱。第六、深明智慧,智慧能度愚痴。六度具足方能到达彼岸,缺一不成。还有一首过去诸佛成佛之偈,你应当喜欢奉行。」偈曰﹕
诸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为乐。
当时,颠倒女人闻法后十分欢喜,自心豁然明净,了了而悟。以佛的神力加被,昇于虚空,有七棵多罗树那么高。她于虚空中安心静坐。
那时,有一位大姓婆罗门,家中巨富,无人可比。一天忽然患上重病,经医生诊断,须要人的眼睛混和草药方能治愈。于是,大富长者即令僮仆于大街小巷高声唱出﹕「那一个人能忍受痛苦,挖双眼睛出来卖?高价收购,金银珠宝任君所须,任意所取,决不吝惜食言!」颠倒女人于虚空中听闻此语,心中大喜,即便思惟﹕我现在听闻佛讲了长寿灭罪经,灭除诸恶罪业,心已了悟诸佛性,得以远离无常杀鬼及地狱之苦。我应该粉身碎骨报佛慈恩。想罢高声唱出﹕「我今年四十九岁,得闻佛说长寿灭罪经,我愿不惜躯命,碎身而写长寿灭罪经四十九卷,希望令一切众生受持读诵。我必须卖眼,以作写经之费用。我双眼没有一定价值,随便你出心给我多少也可以。」这时,天帝释化作四十九人,来到颠倒女人之家说﹕「我们愿为你写此经,让你见过之后才卖眼,你认为如何?」颠倒女人庆幸异常,无限欢喜。立即将身肉支解,取一很骨头削成笔形,以血作墨,供人书写。经过七日,才将经写完。天帝释所化之人,便对颠倒说﹕「你对我们所许下的诺言,希望你能兑现。现在我们巳经写完,让你看过之后,该挖眼睛给我们了吧?让我们拿去卖给婆罗门。」于是,颠倒女人便命一位姓旃陀罗的人,为她挖去双眼,还叫四十九人卖得之钱,分一份给旃陀罗。旃陀罗正想下手挖眼,四十九人齐声喝止,并赞叹说﹕「希有难得!希有难得!不可思议!此颠倒女人削骨出血,不惜身命,伤痛能忍,为的是书写此经,我们怎么能忍心挖取她的眼睛?」因而慈悲地对颠倒女人说﹕「我们现在不须要你的眼睛卖给婆罗门,但愿你得道后,先来救度我们!我们更希望生生世世,不论在甚么地方,都和你共同一起,作善知识,宣说此经,救度一切罪苦众生。」
这时,难陀龙王,以神通力化诸幻术,将颠倒女人之经盗回龙宫,受持供养。颠倒女人在顷刻之间,忽然不见此经,急得流泪哽咽,奔到佛所而向佛说﹕「世尊!我不惜身命,碎肉挖骨写长寿灭罪经,原意希望广传一切众生。但现在该经忽然不知所踪?使我心中极之愁闷,有如毒箭伤身一样难忍。」
普光如来对颠倒说﹕「你的经是八部龙王,请在龙宫中受持供养,你应当欢喜才是,不用忧愁苦恼。颠倒,你这样做很好,当你寿命一尽,必会乘此功德生到无色界天,享受天福快乐,永不作女人之身。」这时,颠倒女人向普光正见如来说﹕「世尊!我之所愿,非是生到天上享福,唯愿生生世世值遇世尊,菩提心不退。在在处处,常为一切罪苦众生宣扬此法。」
普光正见如来说﹕「你是在说妄语?」颠倒女人说﹕「我所说的若是妄语,愿我如前被无常杀鬼追逼﹔若我所说是真实不妄,我身上的伤损,在佛面前立即平复如故!」颠倒发愿完后,身体即时痊癒如初。
普光正见如来对颠倒说﹕「你若一心至诚念佛,就可以从一佛国到一佛国,能见无量无边诸佛世界,能懂诸佛世界不可思议宣说的语言文字。」当时,颠倒女人于瞬息间,即证得无生法忍,又名无上正等正觉的菩提心。
这时,佛说﹕「文殊,你应该知道,昔日的普光正见如来,就是我的前身﹔颠倒女人就是你的前身。四十九人,即是眼前四十九位新发菩提心菩萨。文殊,我于无量旷劫以来,当为你们宣说此经,及护身之法。欲令一切有罪业的众生,闻此长寿灭罪经半偈于耳,诸罪皆得消灭,何况现在又重新宣说!」
那时,波斯匿王在王宫中,约半夜时分,听闻有女人高声号哭,哀恸震天,悲不自禁。因而自忖﹕我之深宫应无甚么事发生,何故会有如此哀屈之声?等到天亮,波斯匿王立即派人往大街小巷寻找哭声,王之使者将女人寻获,并带回王宫。女人惊慌错愕,闷绝昏迷倒地,匿王命人以冷水洒其面,女人渐渐苏醒。匿王问她﹕「昨夜悲哀恸哭,大慨就是你吧?」女人回答说﹕「是,昨夜是我在悲哭。」匿王问﹕「你何故如此哀伤痛苦,是谁欺负你?」女人回答﹕「我之怨恨痛哭,并非有人欺负我,愿王听我陈说。我十四岁就结婚,三十年来﹔共生了三十个子女,个个样貌都非常可爱,唇红如朱,齿白如玉,天真活泼,有如春天的花朵。我爱惜他们如掌上明珠,亦如自己的心肝脑髓,我视他们比我自己的性命还重要。但他们一个个夭折弃我而死。现剩下最后一个,不过一岁大,他等如是我的命根,现在又眼巴巴看著他性命垂危,快将舍我而去。故此,昨夜我禁不住悲痛号哭!」
匿王听后,十分愁恼,对女人深表同情。心想,所有百姓,皆依我而住,有如我的子女,若不救护,为她解危,就不名为国王。因而立即召集群臣,共同商议。其中有六位大臣,他们的名字是﹕一名见色、二名闻声、三名香足、四名辩才、五名随缘、六名易染。一齐向匿王禀告﹕「婴儿初生之时,应当作七星二十八宿神坛,求福延命,方免夭折之苦。愿王将此方法敕告天下。」
当时,有一位智慧大臣,曾于无量佛所种下很多善根,名叫定慧,上前向匿王禀告﹕「愿王明鉴!六位大臣所说的方法,决不能免夭折之苦。这种夭折之苦,唯有佛才能灭。这个佛就是现在的瞿昙氏,悉达多太子。太子无师自悟,彻证宇宙真理。现在耆闍崛山,说长寿灭罪经,唯愿大王前往听受。若得闻此经半偈于耳,百劫千生所有重罪无不消灭。一切童子听到此经,虽未明悟了解,但以听经之功德,自然长寿。」波渐匿王说﹕「我昔日曾闻六师讲过,姓瞿昙的沙门,学道的日子非常浅薄,是一个羽毛未丰的黄毛小子,年少幼椎。六师经中说,妖祥幻化就是这个瞿昙小子。若有人崇拜他,多会失去正道。」定慧大臣立即以偈颂形式向大王禀告﹕
释迦牟尼天人师,曾于无量劫苦行。
今得成佛转法轮,还依过去诸佛说。
不违一切众生愿,慈悲大力救群迷。
见佛如龟值浮木,亦如最妙优昙花。
唯愿大王往听法,不信外道六师言。
释迦牟尼天人师,曾于无量劫苦行。
今得成佛转法轮,还依过去诸佛说。
不违一切众生愿,慈悲大力救群迷。
见佛如龟值浮木,亦如最妙优昙花。
唯愿大王往听法,不信外道六师言。
这时,定慧大臣说完偈,以神通力从地踊起,昇上虚空,有七棵多罗树之高。即时在大王面前作起咒术,于瞬息间,令须弥山及大海水入于心中,安然无碍。
波渐匿王见此境像,惊叹希有,知道定慧大臣才是真正善知识。于是向前顶礼定慧大臣,并问他﹕「你的师父是谁?」定慧大臣回答说﹕「我的师父就是释迦牟尼佛。他现今在王舍大城耆闍崛山中,说长寿灭罪经。」匿王听后,心中无限欢喜。立时将国家大事,暂时委托定慧大臣处理。自己率领很多眷属、及大臣长者等,乘四马宝车,前呼后拥地向王舍城出发。并将该女人及其儿子也带去。到了王舍城耆闍崛山中,将鲜花及百种上好供品献上,除去身上的装饰,然后绕佛七周,向佛合掌顶礼,并散鲜花供养佛。然后将那女人之事向佛陈说一遍。
《金刚经》是佛教重要经典。根据不同译本,全名略有不同,鸠摩罗什所译全名为《金刚般若(bōrě)波罗蜜经》,唐玄奘译本则为《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经》, 梵文 Vajracchedika-praj?āpāramitā-sūtra。《金刚经》传入中国后,自东晋到唐朝共有六个译本,以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最为流行..
《华严经》,具名《大方广佛华严经》,另称《杂华经》。目前学术界一般认为,《华严经》的编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大约在公元2~4世纪中叶之间,最早流传于南印度,后传播到西北印度和中印度。《华严经》是佛成道后在菩提场等处,藉普贤、文殊诸大菩萨显示佛陀的因行果德如杂华庄严,广大圆满、无尽无碍妙旨的要典。
我是这样听佛祖讲述的。一次佛祖在王舍城的灵鹫山中,与二万二千位摩诃比丘、僧在一起。他们是慧命阿若憍陈如、慧命摩诃谟伽略、慧命舍利子、慧命摩诃迦叶、慧命罗睺罗、慧命婆俱罗、慧命跛陀斯那、慧命贤德、慧命欢喜德、慧命网指、慧命须
两千五百多年的一天清晨,阿难尊者高登法座,环视了汇聚一堂的广大僧众,整个法堂鸦雀无声,他徐徐开口讲出了:“我是亲自听到佛陀是这样说的。”有一段时间,佛陀住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六万二千多位阿罗汉聚在一起。这些阿罗汉都已成功登陆涅槃彼岸,心中再也不会生起任何烦恼,得大自在。本性和智慧都已经得到解脱。只有阿难一人还处在学人地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及朱熹《小学》中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这个《小学》是《三字经》中
舍利弗请示佛陀说:「世尊!经典中常说:弥勒是下任佛陀(贤劫第四佛是释迦牟尼佛,第五佛是弥勒尊佛),弟子想多听一些有关于弥勒功德、神力,以及国土庄严的情形。众生以什么因缘,才能生在祂的国土,见到弥勒本尊,譬如说:要怎样布施?怎样守戒?要有什么智慧,才能见到弥勒。
此时世尊以一切种智,知道一切大众都聚集在门外,世尊从座而起走到门外,自己铺好法座,结珈趺坐。世尊问舍利佛:你今天一早就来到门外了吗?舍利佛回答说:世尊,文殊师利等等大菩萨都先我而至。
这是我阿难于佛所亲耳听到的,正在这个时候释迦摩尼佛在王舍大城,竹林园中与大比丘(即出家人)有五百个人同时在一起讲经,这时候,有很多比丘身得到痔病,身体瘦弱,痛苦缠身,整天都不舒服,不知整么办。这时候阿难就问释迦摩尼佛,得到这种病,要怎么医治。
黄石公《素书》是一部类似‘语录’体的书,流传甚广,影响很大。《宋史。艺文志》载:‘宋代有黄石公《素书》一卷,张良所传。’
我是这样听说的:一天,佛游历于舍卫国——祗树给孤独园中,与五百位大比丘们一起。这些大比丘,都已经成就了阿罗汉果位,被一切大圣人们视为上尊者。他们都能够知道他人心中所想,唯独阿难还未成就。当时佛出离精舍,坐于虚空中,被无数的百千会众围绕着。佛为他们说法。会众中另有七万尊菩萨,都已经得着诸多总持。那时,佛的面色发出光明
何谓不淫戒呢?守持不淫欲的戒律,可以获得五种功德,这是三世诸佛所称赞的。不淫欲的人,具备佛的威仪,身体香得如佛一样。那五种功德呢?一、摄持眼睛,不看淫色。就算美色出现当前,也要把他当成粪虫,有如刀子割心般难过,有如火烧眼睛般痛苦。心里不要起一丝的爱意,要想到生死无常的逼切。如果能这样想的话,即使美色当前,也只不过是眼睛突然
当时,世尊成就佛道,这般思惟:‘离开欲望,安于寂静,是最殊胜的。安住大禅定,能降伏一切魔道。爱欲生于贪心和愚痴。禅定是智慧的资料。所以世尊,刚开始就说,离欲是最殊胜的,然才劝导,安住禅定降伏魔道。
这是阿难纪录下来的。阿难问佛说:有人因为侍奉(修行)佛陀道而得安乐吉祥;有的人因侍奉(修行)佛陀道而家财衰耗。为什么会这个样子呢?希望佛世尊能广泛的说一下。佛告诉阿难,有的人修学佛道是跟随高明的师傅,受戒律以后能善于守护。勤奋修学自己所得来的。早上晚上恭敬礼拜老师,点燃灯烛修行到很晚,尽管斋戒却不觉得受束缚。内心常能欢
这部经是我听闻佛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在补陀落迦山观世音菩萨七宝宫殿庄严的道场中,坐于纯以无量杂色摩尼宝庄严的师子座上,四周挂满了百宝所成的幢幡。佛在座上将要演说陀罗尼的精要,所以与无数大菩萨摩诃萨同在一起,这些大菩萨的名字分别是总持王菩萨、宝王菩萨、药王菩萨、药上菩萨、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华严菩萨
听闻如以下所说:一时佛陀在舍卫城祇树给孤独园,当时世尊告诉诸比丘,我今天应当来说神圣的八关斋戒,你们应当谛听谛听,要常常的思念之,我今天当说。比丘回答说:如世尊所说。当时该比丘从佛受教:
◎ 安般守意经译文 第一节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舍卫城东园,与众所知识大比丘僧俱,如尊者舍利弗、摩诃目犍连,摩诃迦叶、摩诃迦丹延、摩诃俱絺罗、摩诃劫宾那、摩诃纯陀、阿那律、离婆多及阿难。尔时诸上座比丘都精勤教诲新进比丘,有上座比丘教诲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二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三十人者,有上座比丘教诲四十人者,因此新
我是这样听说的。一天,佛在跋提河边,沙罗双树间,说法度须跋陀罗后。各位大菩萨、声闻弟子、各位大梵王、天龙、鬼神、国王等,一切大众井然有序,无人离去。当时,世尊对大众们说:“大般涅盘经,已经广加演说了。我刚才为普广菩萨说了十方诸佛国土,你们大众中若有疑问,可速来提问。无上法宝,不久就要磨灭了。当时,大众听佛这话后,悲泣哽噎
世尊问他的众比丘弟子们,说:“母亲生育孩子,先怀胎十个月,身体如同得了重病一样,在临生产时母亲的处境非常危险,同时父亲也会非常焦虑害怕,他们的心情都难以言说。生完孩子之后,因为对孩子至诚的爱以至于母亲的血都化为了乳汁,喂养孩子,给孩子洗澡,置办衣服饮食,教育孩子,让他明白要恭敬师长朋友,要忠心伺奉自己的君长。
1、一青年的参访者。金黄色的夕阳,从娑罗林的一角,斜照大塔寺的红墙碧瓦。半天的紫霞,半轮淡月,在一缕缕的炊烟中,描出了美丽的图画。盛极一时的大塔寺,这时候又回复了平时的一切,照样的敲着断断续续的晚钟。山门外有一位十六、七岁的青年,悄悄的立着。他的体格容貌,是那样的强毅、和蔼、英明!一身洁白的衣服,越发显出他的真诚与纯洁
阿难在舍卫国,梦见七个场景,前来问佛。一,池塘中火炎滔天;二,梦见日月隐没,星宿也隐没;三,梦见出家比丘,转落在不净的坑沟中。而世间在家人,登头而出;四,梦见群猪前来,冲撞栴檀林,并埋怨旃檀林;五,梦见头上戴着须弥山,却不觉得重;六,梦见大象抛弃
我是这样听说的。一天,佛在王舍城 —— 长者迦兰陀的竹园中,与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一百位菩萨一起。当时,大众中有一位受持具足戒的出家菩萨,名叫婆须蜜多,正在竹园中游玩。他或顺着树上下串跳,发出猿猴般的声音;或捉三铃,表演那
世尊在祇树给孤独园,向众比丘说法。首迦长者请问家中狗,为何是他父亲转世投胎的?佛告诉长者:你父亲我执很重,吝啬贪心,嫉妒不布施,不信三宝而堕畜生。长者再请世尊讲因果善恶报应。
这首偈是讲在家于父母前行孝时所发的愿。日常生活当中,菩萨在家首先应当孝顺父母。孝行是世间各类道德行为中的至德,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所以“孝事父母愿”应列在前。此偈大意是:当菩萨在家孝养、承事父母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护养一切有
善知识有很多种。有证德善知识,有修德善知识,有教德善知识,有悲德善知识。所有的这些善知识,首当其冲就是要有证德的,就是已经超凡证圣境的善知识,印祖就是这样的善知识。所以,在善知识的抉择上,你要抉择看谁大,这是有差别相的。他的证量大,他的智慧大,他的悲心大,他的境界大,这是有大小的,凡圣的不同。印祖是莲宗的祖师,大势至菩
听不听,要看你自己的发心。《金刚经》确实不是让你用意识去懂的。《金刚经》讲的是空性法,所谓的懂,属于有为的差别相。所以,如果你想听大德讲法的视频,可以,因为你不能入这个法,你的根器不在上,而在下,那当然还是要积累功德。因为上根器也是从下根器积累功德来的,那么去听大德的讲法视频,这样能够不断地缘这个法。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胜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无上法上,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殊胜就是特殊,有别于世间分别对待的,胜出我们世间下意识的对待执着的境界。我们就这样不分别去读经的时候,就已经加进去、持起来,现前已经殊胜了,你还要什么加持殊胜呢?那种有为的带有情见的殊胜,只是一种我们需要的宗教情怀
我们学习经典和读诵经典,一个是解门,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习。一个是行门,就是印祖开示的读诵,就是用佛从心地真如法性中称性流露出来的圣言量,让你没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对接。所有的修行法门,不管念佛、持咒、礼拜,实际上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什么意思?就是持这一个法,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加功,慢慢就会烦恼、身
外国人他虽然不了解《心经》的意思,但他按照《心经》的音节一直这样持诵下去,绝对比我们理解意思的人修行速度快得多,也高妙得多。比如说咒语都是印度的梵音。在印度人眼中,我们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持咒难道就不起作用吗?不仅有作用,而且好像持咒的感应和摄受力更大一些呢。
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成佛之行,也是成佛之愿,说白了,修行普贤十大愿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这行愿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愿,礼敬诸佛。大家对于一切众生恭敬吗?我这样说,可能你会觉得很难理解,这里明明说的是礼敬诸佛,为什么我却要跟你们说要恭敬一切众生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啊!所以我们就要对一切众生有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完整注音版。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面对新的开始?现在我们坐在法堂里,还蛮辛苦的,你怎么克服寒冷和懈怠走到这里呢?实际上在这里听听,有时候心只要一打开,佛光照进去,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克服寒冷的力量,我在这个寒冷的法堂里,也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充实。因为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温度,更需要真理和真理之光。
《法华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一共有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法华经》在佛教里被称为是“成佛的法华”。本师释迦牟尼佛经过前面四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的开权,循循善诱,在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实指的是实相,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佛性的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在法华会上,与会弟子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