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声)
wú shàng shèn shēn wēi miào fǎ,bǎi qiān wàn jié nán zāo yù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wǒ jīn jiàn wén dé shòu chí,yuàn jiě rú lái zhēn shí yì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fó shuō dà shèng wú liàng shòu zhuāng yán qīng jìng píng děng jué jīng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pú sà jiè dì zǐ yùn chéng xià lián jū huì jí gè yì)
▲以上为《无量寿经》法会圣众第一的教念视频,请观看视频学习
rú shì wǒ wén。yì shí fó zài wáng shè chéng qí shé kū shān zhōng。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
yǔ dà bǐ qiū zhòng wàn èr qiān rén jù。yí qiè dà shèng。shén tōng yǐ dá。
qí míng yuē。zūn zhě jiāo chén rú。zūn zhě shè lì fó。
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
zūn zhě dà mù jiān lián。zūn zhě jiā shè。zūn zhě ā nán děng。
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
ér wéi shàng shǒu。yòu yǒu pǔ xián pú sà。wén shū shī lì pú sà。
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
mí lè pú sà。jí xiàn jié zhōng yí qiè pú sà。jiē lái jí huì。
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我闻如是,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了本际,尊者正愿,尊者正语,尊者大号,尊者仁贤,尊者离垢,尊者名闻,尊者善实,尊者具足,尊者牛王,尊者优楼频螺迦叶,尊者伽耶迦叶,尊者那提迦叶,
(一)法会圣众我亲自听见佛是这样说的。那时候,释迦牟尼佛住在的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他住在一起的有大比丘僧一万二千人。这些声闻弟子都修得了神足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尽通的六种神通。他们以侨陈如长老、舍利弗长老、大目犍连长老、迦叶长老、阿难长老等为在座诸位的上首。还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以
法会圣众第一。【原文】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印光大师常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要作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我们断烦恼的方法是什么?首先要将这部《无量寿经》熟读三千遍,而且是不间断、不夹杂。等经文熟透了,再去求解。最后是实行。读经的目的,就
无量寿经译文
本书《大乘无量寿经》乃近代夏莲居居士会集《无量寿经》汉、魏、吴、唐、宋五种原译,广撷精要,圆摄众妙,汇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为《无量寿经》中最善之经本。
无量寿经讲解
我亲自听佛这样说: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附近的耆阁崛山中,与诸多的大比丘僧共一千二百五十人在一起。这些大比丘僧都是众所周知的佛的声闻大弟子,他们中间,憍陈如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迦叶尊者、阿难尊者等人都是上首弟子。另外,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以及现在贤劫中的一切菩萨,也来汇聚一堂。
1、有境界,用这个境界来熏陶自己,激励自己。得到清净心。去掉无始劫来的杂念。消业障,得佛加持。2、老师时时在教自己,找老法师得打开机器,这个不用:自己随口就来,随时随地地就来教自己了,哈哈,随身携带。
暂无简介
《无量寿经》有五种原译本。目前为止,从宋代到近代有四位居士编撰了四种会集本。对原译本和会集本的关系,我们是以原译本为主,会集本为参考,要摆正这种关系。在五种原译本当中,以康僧铠的《无量寿经》为主。其他四位居士所会集的各有长处,我们也要尊重,作为参考资料去了解就可以了。
我们是为什么而来?这一生为什么而活?真实的利益到底在哪里?佛法为我们说真实之利,这个真实什么意思啊?永久,不会失去,不会变化。还有这样的大利益吗?如果没有,那悉达多太子他也不会放弃王位。王位是暂时的利益,你就是做了国王又能如何。
有居士问: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寿经》中“设满世界火,必过要闻法。会当成佛道,广渡生死流。”“必过要闻法”怎样理解?宗柱法师解答:这一段偈语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法”。末法时期佛不在了,但还有法。法与佛是同等的,法就等于是佛的法身舍利。
阿弥陀佛!尊敬的法师您好!弟子想请教法师《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和《无量寿经》有什么不同?假如在家有时间应选哪一本念?请法师开示指点!
《佛说无量寿经》这部经典,历来的祖师大德有很多的赞叹,称为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称性的圆教。《无量寿经》里面也通过阿难尊者的口吻把这部经典的几个特别的不同之处展示出来:这是一个奇特之法,这是一个引导一切众生出离两种生死的导师之行,这是快速圆成佛果的最胜之道,这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不断地要数数来世间救度众生的最主要的传授
天道,人道,阿修罗道,地狱,恶鬼,畜生,这六道里的众生,生死没有断除,业力深重。都被自身的善恶业所牵引,在六道里,头出头没,无有出离之缘,也无出离之期,受无量苦。其中人天道虽被称为善道,但是善的业力受完之后,就被恶业牵引,沉没到三恶道去。所以六道众生都是苦恼众生,虽有余乐,但这短暂的乐还是苦,一念之顷就沉入恶道。
很难得,今天有这个殊胜的因缘,向大家报告我读诵《无量寿经》的心得。恩师常告诉我们,佛教是“师道”。佛与我们之间,就是老师与学生的关系。印光大师也常说:“佛法从恭敬中求,一分恭敬,得一分利益;十分恭敬,得十分利益。”所以我们知道,学佛想获得佛法真实的利益,一定要作个恭恭敬敬的好学生、好弟子,也就是“依教奉行”。
弟子问: 师父,我是一门深入学《无量寿经》,公公生病了,我想读经回向给他早日康复,同修说读《地藏经》回向好得更快,那到底读哪部经回向给家里老人比较好呢?定弘法师(钟茂森)答: 你要看你自己,你
问: 我们是否在家诵读《地藏经》、《无量寿经》等大部经?我们这里的人说只有吃素菜才能读诵,不然是不行的,不知道是否真的与他们说的一样?我们平时在家吃荤菜,所以怕不能读诵这些经书。定弘法师答:
发菩提心,蕅益大师解释它非常的简易化,就是信愿。但是信愿具足也不是简单事情,换句话说,真发菩提心的人也是不容易。三辈往生条件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你光是一向专念,没发菩提心,两条你才具足一
这首偈是讲在家于父母前行孝时所发的愿。日常生活当中,菩萨在家首先应当孝顺父母。孝行是世间各类道德行为中的至德,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所以“孝事父母愿”应列在前。此偈大意是:当菩萨在家孝养、承事父母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护养一切有
善知识有很多种。有证德善知识,有修德善知识,有教德善知识,有悲德善知识。所有的这些善知识,首当其冲就是要有证德的,就是已经超凡证圣境的善知识,印祖就是这样的善知识。所以,在善知识的抉择上,你要抉择看谁大,这是有差别相的。他的证量大,他的智慧大,他的悲心大,他的境界大,这是有大小的,凡圣的不同。印祖是莲宗的祖师,大势至菩
听不听,要看你自己的发心。《金刚经》确实不是让你用意识去懂的。《金刚经》讲的是空性法,所谓的懂,属于有为的差别相。所以,如果你想听大德讲法的视频,可以,因为你不能入这个法,你的根器不在上,而在下,那当然还是要积累功德。因为上根器也是从下根器积累功德来的,那么去听大德的讲法视频,这样能够不断地缘这个法。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胜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无上法上,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殊胜就是特殊,有别于世间分别对待的,胜出我们世间下意识的对待执着的境界。我们就这样不分别去读经的时候,就已经加进去、持起来,现前已经殊胜了,你还要什么加持殊胜呢?那种有为的带有情见的殊胜,只是一种我们需要的宗教情怀
我们学习经典和读诵经典,一个是解门,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习。一个是行门,就是印祖开示的读诵,就是用佛从心地真如法性中称性流露出来的圣言量,让你没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对接。所有的修行法门,不管念佛、持咒、礼拜,实际上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什么意思?就是持这一个法,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加功,慢慢就会烦恼、身
外国人他虽然不了解《心经》的意思,但他按照《心经》的音节一直这样持诵下去,绝对比我们理解意思的人修行速度快得多,也高妙得多。比如说咒语都是印度的梵音。在印度人眼中,我们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持咒难道就不起作用吗?不仅有作用,而且好像持咒的感应和摄受力更大一些呢。
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成佛之行,也是成佛之愿,说白了,修行普贤十大愿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这行愿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愿,礼敬诸佛。大家对于一切众生恭敬吗?我这样说,可能你会觉得很难理解,这里明明说的是礼敬诸佛,为什么我却要跟你们说要恭敬一切众生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啊!所以我们就要对一切众生有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完整注音版。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面对新的开始?现在我们坐在法堂里,还蛮辛苦的,你怎么克服寒冷和懈怠走到这里呢?实际上在这里听听,有时候心只要一打开,佛光照进去,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克服寒冷的力量,我在这个寒冷的法堂里,也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充实。因为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温度,更需要真理和真理之光。
《法华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一共有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法华经》在佛教里被称为是“成佛的法华”。本师释迦牟尼佛经过前面四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的开权,循循善诱,在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实指的是实相,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佛性的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在法华会上,与会弟子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