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为《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的教念视频,请观看视频学习
注:因手机屏幕大小的不同,使用手机端阅读的佛友可能会出现注音错乱的情况,若给您带来不方便请见谅。
dà | shì | zhì | fǎ | wáng | zǐ, | yǔ | qí | tong | lún |
大 | 势 | 至 | 法 | 王 | 子。 | 与 | 其 | 同 | 伦。 |
wǔ | shí | èr | pú | sà, | jí | cóng | zuò | qǐ, |
五 | 十 | 二 | 菩 | 萨。 | 即 | 从 | 座 | 起。 |
dǐng | lǐ | fó | zú, | ér | bái | fó | yán:‘ |
顶 | 礼 | 佛 | 足。 | 而 | 白 | 佛 | 言:‘ |
wǒ | yì | wǎng | xī | héng | hé | shā | jié, |
我 | 忆 | 往 | 昔。 | 恒 | 河 | 沙 | 劫。 |
yǒu | fó | chū | shì, | míng | wú | liàng | guāng。 |
有 | 佛 | 出 | 世。 | 名 | 无 | 量 | 光。 |
shí | èr | rú | lái, | xiāng | jì | yī | jié。 |
十 | 二 | 如 | 来。 | 相 | 继 | 一 | 劫。 |
qí | zuì | hòu | fó, | míng | chāo | rì | yua | guāng, |
其 | 最 | 后 | 佛。 | 名 | 超 | 日 | 月 | 光。 |
bǐ | fó | jiào | wǒ | niàn | fó | sān | mèi。 |
彼 | 佛 | 教 | 我。 | 念 | 佛 | 三 | 昧。 |
pì | rú | yǒu | rén, | yī | zhuān | wéi | yì, |
譬 | 如 | 有 | 人。 | 一 | 专 | 为 | 忆。 |
yī | rén | zhuān | wàng, | rú | shì | èr | rén, |
一 | 人 | 专 | 忘。 | 如 | 是 | 二 | 人。 |
ruò | féng | bù | féng, | huò | jiàn | fēi | jiàn。 |
若 | 逢 | 不 | 逢。 | 或 | 见 | 非 | 见。 |
èr | rén | xiāng | yì, | èr | yì | niàn | shēn, |
二 | 人 | 相 | 忆。 | 二 | 忆 | 念 | 深。 |
rú | shì | nǎi | zhì。 | cóng | shēng | zhì | shēng, |
如 | 是 | 乃 | 至。 | 从 | 生 | 至 | 生。 |
tong | yú | xíng | yǐng, | bù | xiāng | guāi | yì。 |
同 | 于 | 形 | 影。 | 不 | 相 | 乖 | 异。 |
shí | fāng | rú | lái, | lián | niàn | zhòng | shēng, |
十 | 方 | 如 | 来。 | 怜 | 念 | 众 | 生。 |
rú | mǔ | yì | zǐ。 | ruò | zǐ | táo | shì, |
如 | 母 | 忆 | 子。 | 若 | 子 | 逃 | 逝。 |
suī | yì | hé | wèi? | zǐ | ruò | yì | mǔ, |
虽 | 忆 | 何 | 为。 | 子 | 若 | 忆 | 母。 |
rú | mǔ | yì | shí, | mǔ | zǐ | lì | shēng, |
如 | 母 | 忆 | 时。 | 母 | 子 | 历 | 生。 |
bù | xiāng | wéi | yuǎn。 | ruò | zhòng | shēng | xīn, |
不 | 相 | 违 | 远。 | 若 | 众 | 生 | 心。 |
yì | fó | niàn | fó, | xiàn | qián | dāng | lái, |
忆 | 佛 | 念 | 佛。 | 现 | 前 | 当 | 来。 |
bì | dìng | jiàn | fó, | qù | fó | bù | yuǎn。 |
必 | 定 | 见 | 佛。 | 去 | 佛 | 不 | 远。 |
bù | jiǎ | fāng | biàn, | zì | dé | xīn | kāi。 |
不 | 假 | 方 | 便。 | 自 | 得 | 心 | 开。 |
rú | rǎn | xiāng | rén, | shēn | yǒu | xiāng | qì, |
如 | 染 | 香 | 人。 | 身 | 有 | 香 | 气。 |
cǐ | zé | míng | yuē | xiāng | guāng | zhuāng | yán。 |
此 | 则 | 名 | 曰。 | 香 | 光 | 庄 | 严。 |
wǒ | běn | yīn | dì, | yǐ | niàn | fó | xīn, |
我 | 本 | 因 | 地。 | 以 | 念 | 佛 | 心。 |
rù | wú | shēng | rěn。 | jīn | yú | cǐ | jia, |
入 | 无 | 生 | 忍。 | 今 | 于 | 此 | 界。 |
shè | niàn | fó | rén, | guī | yú | jìng | tǔ。 |
摄 | 念 | 佛 | 人。 | 归 | 于 | 净 | 土。 |
fó | wan | yuán | tōng, | wǒ | wú | xuǎn | zé。 |
佛 | 问 | 圆 | 通。 | 我 | 无 | 选 | 择。 |
dōu | shè | liù | gēn, | jìng | niàn | xiāng | jì, |
都 | 摄 | 六 | 根。 | 净 | 念 | 相 | 继。 |
dé | sān | mó | dì, | sī | wéi | dì | yī。 |
得 | 三 | 摩 | 地。 | 斯 | 为 | 第 | 一。 |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听了上述修行已有成就的二十三位佛弟子,谈自己由于修所修法门而得成就的那个圆通法门后,因时节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就同他一起共修的、分别有著五十二种修行位的无量大菩萨们,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世尊跟前,恭敬地跪下去,用顶礼佛足的最高礼节:双手著地,掌心向上,把头磕地于两手之间,表示用自己的双手捧起佛足
大势至菩萨在楞严法会上听了上述修行已有成就的二十三位佛弟子,谈自己由于修所修法门而得成就的那个圆通法门后,因时节因缘已经成熟,所以就同他一起共修的、分别有著五十二种修行位的无量大菩萨们,同时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世尊跟前,恭敬地跪下去,用顶礼佛足的最高礼节:双手著地,掌心向上,把头磕地于两手之间,表示用自己的双手捧起佛足,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章。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座下的大菩萨,与观世音菩萨,同在西方极乐世界,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回归净土。阿弥陀佛虽然寿命无量,但属应身如来,终有尽时。佛灭法尽后,观世音菩萨,即于中夜,在七宝菩提树下成佛,号普光功德山王如来;极乐世界转名众宝普集庄严,佛寿无量。大势至菩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和尚尼慈悲、诸位法师、诸位居士,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请放掌。我们从今天起跟大家学习「净土学」的最后一个课程,就是《楞严经》的〈念佛圆通章〉。在讲这个课程之前,我们也是按照惯例,简单的说明这个课程主要的修学宗旨。
尊敬的广声大和尚、诸位大德比丘、诸位居士同修:很高兴今天晚上有机会来光明山普觉禅寺,与诸位大德共同讨论净土宗一篇非常重要的经典《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是出自《首楞严经》二十五圆通中的一篇,是作为净土宗五种经典当中之一。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注重在听。六根,即眼、耳、鼻、舌、身、意。心,即意根。口,即舌根。听,即耳根。心念、口念、耳听,此三根一摄,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闻别的气味,身也不敢放逸懈怠,故名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自无污杂妄念,故名净念。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讲解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净土法门精髓所在,感通佛理,阐述净土往生关键秘诀,操作简单,方便快捷。无论是开智,还是成佛均有显著功效。
七大次第,先根后识,今识大后方明根大者,以此念佛三昧,亦逗此方机宜;末世众生,须依念佛得度。又、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名为三昧中王,能摄一切三昧故也。十六观经云:‘但见此菩萨一毛孔光,即见十方无量诸佛净妙光明。是故号此菩萨,名无边光,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离三涂,得无上力;是故号此菩萨,名大势至。’
忆佛念佛 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这就把前面的比喻整合成一种法上的落实。首先看众生心,我们是众生——身心五蕴的和合,众缘和合为众生,我们这个众生的心都是生灭心,都是污染心,都是分别心,
知道自己的念头——念佛 在东林寺我们常常会有百万佛号闭关出来谈体会,这一两年我只要在寺院,我都参加谈体会的这样的一个交流。在谈体会的时候,真的是:参加这种修行活动的人,他就直接体会到这种名号功德给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浅释 中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 一九七五年一月十日宣化上人讲于台湾 南无观世音菩萨 南无金刚藏菩萨 南无大势至菩萨 大佛顶首楞严经 大佛顶首楞严经:这七个字是《楞严经》的经题;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是这一章的题目。《楞严经》这经
这篇经文很短,才二百四十四字,是念佛法门中非常重要的开示。出自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详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全经共十卷,六万多字。本章出在第五卷末,佛问诸菩萨及阿罗汉,当初修行,在十八界中,从那一法入门?时有二十五位大菩萨、阿罗汉,各各叙说自己最初修行入门的下手功夫,即六根、六尘、六识、七大
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
在中国佛教二千年的历史当中,有二个宗派对我们的影响特别的深远:第一个是禅宗,第二个是净土宗。因为这二个宗派的修学,都是非常的简单扼要,所以它整个法门在推动的时候,很容易让大家接受,所以修学的人特别的多。 禅宗修学的特色,就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
大:什么叫大?这是对小而言大,可是这个大是大而无外的大,没有再比它大的。这个大就是一个法的体,也就是我们众生的佛性。这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它是尽虚空遍法界的。 所以才说大势至菩萨,一举手一投足,十方世界悉皆震动。他这种威势是很大的,所以叫大势至。
这首偈是讲在家于父母前行孝时所发的愿。日常生活当中,菩萨在家首先应当孝顺父母。孝行是世间各类道德行为中的至德,是修学佛法的基础,所以“孝事父母愿”应列在前。此偈大意是:当菩萨在家孝养、承事父母的时候,希望所有的众生,都能善巧承事供养于佛,护养一切有
善知识有很多种。有证德善知识,有修德善知识,有教德善知识,有悲德善知识。所有的这些善知识,首当其冲就是要有证德的,就是已经超凡证圣境的善知识,印祖就是这样的善知识。所以,在善知识的抉择上,你要抉择看谁大,这是有差别相的。他的证量大,他的智慧大,他的悲心大,他的境界大,这是有大小的,凡圣的不同。印祖是莲宗的祖师,大势至菩
听不听,要看你自己的发心。《金刚经》确实不是让你用意识去懂的。《金刚经》讲的是空性法,所谓的懂,属于有为的差别相。所以,如果你想听大德讲法的视频,可以,因为你不能入这个法,你的根器不在上,而在下,那当然还是要积累功德。因为上根器也是从下根器积累功德来的,那么去听大德的讲法视频,这样能够不断地缘这个法。
首先你要知道,什么叫做殊胜加持?就是加功努力持到无我无人无众生的无上法上,就是《金刚经》讲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殊胜就是特殊,有别于世间分别对待的,胜出我们世间下意识的对待执着的境界。我们就这样不分别去读经的时候,就已经加进去、持起来,现前已经殊胜了,你还要什么加持殊胜呢?那种有为的带有情见的殊胜,只是一种我们需要的宗教情怀
我们学习经典和读诵经典,一个是解门,解就是理解、了解、乃至研习。一个是行门,就是印祖开示的读诵,就是用佛从心地真如法性中称性流露出来的圣言量,让你没有一念妄心地去跟它对接。所有的修行法门,不管念佛、持咒、礼拜,实际上都为了一个目标,就是一行三昧。一行三昧什么意思?就是持这一个法,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加功,慢慢就会烦恼、身
外国人他虽然不了解《心经》的意思,但他按照《心经》的音节一直这样持诵下去,绝对比我们理解意思的人修行速度快得多,也高妙得多。比如说咒语都是印度的梵音。在印度人眼中,我们就是外国人。我们现在持咒难道就不起作用吗?不仅有作用,而且好像持咒的感应和摄受力更大一些呢。
我们都知道普贤菩萨行愿品,普贤菩萨的行愿是成佛之行,也是成佛之愿,说白了,修行普贤十大愿就能够快速成佛,所以这行愿就显得特别重要。第一愿,礼敬诸佛。大家对于一切众生恭敬吗?我这样说,可能你会觉得很难理解,这里明明说的是礼敬诸佛,为什么我却要跟你们说要恭敬一切众生呢?因为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啊!所以我们就要对一切众生有礼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六十九·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十完整注音版。
新的一年开始了,我们以怎样的生命状态去面对新的开始?现在我们坐在法堂里,还蛮辛苦的,你怎么克服寒冷和懈怠走到这里呢?实际上在这里听听,有时候心只要一打开,佛光照进去,就会发现自己有了一个克服寒冷的力量,我在这个寒冷的法堂里,也找到了一种生命的充实。因为我们的生命除了需要温度,更需要真理和真理之光。
《法华经》是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尊者翻译的,一共有七卷,是天台宗依据的主要经典。《法华经》在佛教里被称为是“成佛的法华”。本师释迦牟尼佛经过前面四时,华严时、阿含时、方等时、般若时的开权,循循善诱,在法华会上会三归一,开权显实。实指的是实相,就是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有佛性的众生都能够成佛。所以在法华会上,与会弟子都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