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统计,目前不少国家都有自杀人数逐年攀升的隐忧,尤其在台湾更经常发生父母强带儿女一同自杀的案件。请问大师,佛教对自杀行为与道德问题有何看法?星云大师答:中国人说:“好死不如歹活”,但是有些人觉得自己活得没有意思,所以想要自我了断。
今天我要和各位讲的题目是:人死亡之后的生命怎么样?这个题目不容易加以说明,因为如果我告诉各位人死亡之后很痛苦,大家可能会生起怖畏的念头,担心自己死了,遭遇到悲惨的境遇,如此一来反而不能认清死亡这个必然的实相。如果我说死亡之后安祥宁静
问:过去一些印度学人请问佛陀一些哲学问题,诸如宇宙有界限吗?佛陀涅槃后去了哪里?佛陀大多是一言不发,请问大师这是为什么? 答:你这个问题连佛陀都不回答,却叫我来代他回答,这是给我为难嘛!(笑
如何才能不见别人的是非、善恶、过患呢?最要紧的,是要净化自己的心,净化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有如下八种心。1,平等心:就是无分别心,例如佛陀视每一个众生都如佛子罗睺罗;如果我们能把天下的人都看成自己的父母、兄弟、姊妹,这就是平等无差别的心,
三世一切诸如来,最胜菩提诸行愿,这是我们最常念诵的《普贤行愿品》里的一句,但是,关于普贤菩萨发下的十大愿行,也许我们并不了解,下面的一段精美视频将为您一一呈现,今逢普贤菩萨圣诞,正心堂虔诚敬上
阿赖耶识的意思: 「阿赖耶识」是印度的语言,中文的意义就是「我」的意思。人有八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前七识都有死亡、毁坏的时候,只有第八阿赖耶识的「我」,是吾人的真心本性,它可以随着我们流转五趣六道、轮回天上人间
唐朝马祖道一禅师一生提倡“即心即佛”,他的弟子法常就是从这句话而契入悟机,彻悟后隐居大梅山。有一天,马祖派侍者去试探法常,对他说:“法常,你领悟了老师的‘即心即佛 ,但是老师最近又说‘非心非佛’呢!”
人一生的境遇,往往由于各种的因素而改变命运。有的人由于一个人而改变命运;有的人为了一块钱而生命改观,有的人由于一件事而走出截然不同的人生,甚至为了一句话、一个念头,使人生有天壤之别的变化。转变人生的这些因素,本身虽然至为细微,但是影响力却非常巨大
涅槃是我们学佛的人千辛万苦所希望求得的,一个美好圆满幸福的境界,是人生理想的归宿。但是一般人由于不了解涅槃的意义,对涅槃生出种种的误解。
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唐。布袋和尚“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是形容一个农夫插秧时,一把把青秧插满田,低头看到水面漂漾的蓝天,也看到自己!一般人的通病是:只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
人在经过白天的喧嚣纷扰、紧张忙碌工作后,到了晚上,万籁俱寂,一个人独自享受片刻的宁静时光,这是人生一大幸福事。但是,如果这个世间完全没有一点声音,大地一片死寂,也是一件可怕的事。天地之间,虫鸣鸟叫,溪水潺潺,甚至风吹树梢发出的娑娑声,都能为人间
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一生也有六七十年的岁月。在这一段漫长的人生里,如何去打发时间,这是个很重要的问题。社会上的一般人,用吃、喝、玩、乐去打发时间,打牌、赌博,做无聊的事,来消磨岁月,这实在非常没有意义。
每个人在一生当中,总会遇到改变自己人生观的人事物,有的人因受到一句话的影响,而改变人生的方向,也有人是受到一个“字”的启示,而改变人生的抉择。
对联,起源于五代门联,为中国传统的实用文学。长久以来,佛教与中国文化相互影响,对联多被佛教界所沿用,而形成特有的寺院文学。寺院联语,即寺院里的楹联、对联,其特色在于文辞优美,饶富禅机佛理,有的令人会心一笑,有的发人深省,更有人受其启发而引以为
佛教讲“三世”,即过去、现在、未来。不只是时间会过去,世间任何东西都会“过去”,“现在”不过是暂时的停留,“未来”的还是未知数。有人说“过去比现实美丽”,有人说“现在比过去进步”,所谓“白头宫女话当年”,可见过去确实值得回忆。
参禅,究竟是坐呢?还是卧呢?还是站呢?六祖大师说,禅非坐卧;坐、卧、立都不是禅。所以,六祖大师曾对志诚禅师说:“住心观静是病,不是禅。”那么,如何才是禅呢?
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世间上,君子以道为友,小人以利为友;不管什么时候,人总离不开朋友。儒家把‘朋友’定为五伦之一,可见朋友的关系是有道德伦理可以规范的。朋友对人的一生非常重要,所谓‘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机会不是别人给的,是自己创造的。坐以待毙的人只会让机会与自己擦肩而过,因为机会只垂青于有准备的人。有一位信徒不小心跌入了水流湍急的河里,但他并不着急,因为他相信佛祖一定会救他的。这时,信徒看到有人从岸边经过,
金钱,要能接受,也要能喜舍,用去的钱财才是自己的,不用,再多的钱财,最后还不知是谁的。舍得舍得,以“舍”为“得”!如果我们不能了然这其中的因果之关系,就不容易明白“以舍为得”的妙用。在田地里,没有播种(舍),哪里有收成(得)?
有一只猫,捉到一只老鼠。老鼠对猫抗议道:‘你是生命,我也是生命,大家应该平等相处,你怎么可以吃我呢?’猫一听,没想到老鼠也懂得平等,还要求平等。那好,猫就告诉老鼠说:‘我就给你吃吧!’老鼠说:‘你是猫,那么大,我怎么吃你呢?’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