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我们很多人,都是有了病才来念佛。念佛求病好,灵不灵呢?你说不灵吧,有很多人念佛病就好了;你说灵呢,我念佛半天,还没好,在那里着急。 灵不灵取决于哪个方面?看你的心是不是虔诚,另外,看你的(净宗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这下面好几个问题比较类似,就一道来回答。问1:念佛专注的时候,我的额头眉心处总会觉得不舒服,很难受,这是为什么?问2:我母亲念佛二十几年了,不论出声还是默念,头顶都会不断地震动,有时还会头晕、头痛,这是为什么?不念佛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现象。(净宗法师)
这种说法不对。横死的人有他横死的业因,业障比较重一些,不像善终的人或者正常死亡的人,相对平顺一些。这样,根据他的业因果,他死后的状况就不会太好。佛法说“法界缘起”,就是说一个人,他的心念、业力因果,和他周围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会有相互连带的关系(净宗法师)
①如果他是一心靠倒阿弥陀佛,当然能往生。专念《阿弥陀经》虽然不是正定之业,但也是读诵正行;加之他是一心愿生,一心归命靠倒,那么就是“南无归命”之心,“阿弥陀佛”即是其行,只是他不懂得教理,喜欢诵《阿弥陀经》而已。其实能往生,也不是靠这部《阿弥陀经》的力量,包括修定善、散善,也不是靠定善、散善的力量,所谓“‘阿弥陀佛’即(净宗法师)
这是一位家长为孩子操心。家长为孩子操心,古今中外都一样,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操碎了心,非常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境。①至于方法,前两天有回答“略谈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我觉得这篇文章也可以供参考,里面简略讲了几个方面。(净宗法师)
台湾有一位老和尚,平时也没有好好用功来念佛,总是应酬信众啦,忙一些杂碎的事情。到晚年得了重病,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跟他说:“你最多能活七天,赶紧准备准备吧!”老和尚一想,说:“哎呀!我到这个年纪了,最多只能活七天了!”这七天他反而特别精进勇猛(净宗法师)
我觉得这应该是念佛初学,信心还比较浅,这是一种习惯的力量,因为你是从《楞严咒》入佛门的,而且每天在背诵。或许是你所听闻的,《楞严咒》有很大的破魔力量,对它信心比较足,这个印象深入在你心中。或者对于念佛的功德,可能在潜意识当中还有不认同的地方。(净宗法师)
“慧根”这个词,如果按佛法专门的术语,它属于五根之一。这五根就是《阿弥陀经》里说的“五根五力”:◇ 信,信心的“信”;◇ 进,精进的“进”,进步的“进”;◇ 念,念佛的“念”,正念的“念”;◇ 定,禅定的“定”;◇ “慧”。就是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净宗法师)
问:人之临终往往业障现前,怨家债主竞来牵逼。必须先念《地藏经》、地藏菩萨名号消除业障,再念阿弥陀佛求往生,对吗?答:不对!临终是人升沉最关键的时刻,这时念任何别的佛菩萨及经咒都缓不济急,只有急念阿弥陀佛,最具有拔济的功效,消业、往生同时达成。(净宗法师)
往往我们很多人,都是有了病才来念佛。念佛求病好,灵不灵呢?你说不灵吧,有很多人念佛病就好了;你说灵呢,我念佛半天,还没好,在那里着急。 灵不灵取决于哪个方面?看你的心是不是虔诚,另外,看你的
南无阿弥陀佛。这下面好几个问题比较类似,就一道来回答。问1:念佛专注的时候,我的额头眉心处总会觉得不舒服,很难受,这是为什么?问2:我母亲念佛二十几年了,不论出声还是默念,头顶都会不断地震动,有时还会头晕、头痛,这是为什么?不念佛的时候不会有这种现象。
这种说法不对。横死的人有他横死的业因,业障比较重一些,不像善终的人或者正常死亡的人,相对平顺一些。这样,根据他的业因果,他死后的状况就不会太好。佛法说“法界缘起”,就是说一个人,他的心念、业力因果,和他周围关系亲密的人之间,会有相互连带的关系
这是一位家长为孩子操心。家长为孩子操心,古今中外都一样,遇到这种情况可能就操碎了心,非常能理解这些家长的心境。①至于方法,前两天有回答“略谈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我觉得这篇文章也可以供参考,里面简略讲了几个方面。
台湾有一位老和尚,平时也没有好好用功来念佛,总是应酬信众啦,忙一些杂碎的事情。到晚年得了重病,去医院一检查,医生跟他说:“你最多能活七天,赶紧准备准备吧!”老和尚一想,说:“哎呀!我到这个年纪了,最多只能活七天了!”这七天他反而特别精进勇猛
“慧根”这个词,如果按佛法专门的术语,它属于五根之一。这五根就是《阿弥陀经》里说的“五根五力”:◇ 信,信心的“信”;◇ 进,精进的“进”,进步的“进”;◇ 念,念佛的“念”,正念的“念”;◇ 定,禅定的“定”;◇ “慧”。就是信根、进根、念根、定根和慧
阴阳两界平时是不交接的,因为其波长、频率不一样,没有交集。但在一些特殊的情景下,也会产生交集;当产生交集的时候,阴阳两界就相见了。我们人所在的地方称为“阳间”,虽然主体属于阳,但随着人的身体、性情、气质各不一样,阳气是有强弱之分的,所以阳中就有
你不要以为他念佛,他假心假意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他假心假意没关系,这个六字名号是真的就可以了,假心念真佛,同样有利益。
这个问题可能每个人回答不一样,针对不同的人回答也不一样。提问者的情况我是知道的,所以我的答案就是,如果坚持不下去,就不必勉强坚持;可以稍微放宽,舒缓一点。因为提问者是一个非常严谨,很专注、很老实的念佛人,当他都觉得坚持不下去的时候,如果勉强一定
问:我家进了老鼠,一直没敢处理。有一次老鼠吃了粉条,我就把粉条供养它们,是怕它们咬家具、衣物、粮食。亲戚让我赶紧捕杀或者用老鼠药,因为老鼠的繁衍力非常强,一窝最少能生八九个,将来可能每个角落都
踏实的人生,犹如野草紧贴着地面,混和着泥土任人践踏,不受关注却顽强地生长。念佛人是草根阶层,念佛文化是草根文化,从来就不是贵族,他们是最卑微的存在,拥有最顽强的生命。
各人的感悟不同。因为每个人根机不一样,或许这本书他觉得特别相应,可以反复看;而有人觉得那一本更好。所以,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答案。◎比较起来,小薄本的《净土宗概论》,还有我讲的厚厚一大本的《净土宗概论讲记》,对于有志于学习教理的人来讲,比较完整、
就是说在生病之后,作为一个念佛人,对求医病好,还有对求往生,这两者之间在心境上到底怎么拿捏。我想说几句。首先,印光大师这种教诲是非常慈悲的,他主要的用意是让我们利用病苦之缘,便于发起往生心。病苦,接下来就是死亡,如果面对这样一个缘,还发不起
阿弥陀佛的超胜,列了四点,第一就是因胜,因地发愿超胜,“我建超世愿”,就是他发的愿超胜;“发愿逾诸佛”,“愿愿皆发增上胜因,依因起于胜行”,就是愿超胜、行超胜,这是因中。
“念佛我所作,往生佛所作”,我第一次看到这两句话,我觉得非常精彩,绝妙得很,我们一般都想说“念佛是我念啊,那往生也是我要往生啊,这两件事都是我来干的。”其实不是这样,这两件事是有分工的,念佛你来念,往生阿弥陀佛来负责,
念佛这个利益可以思议吗?如果是让地藏王菩萨成佛,那是可以思议的;如果是普贤王菩萨往生极乐成佛,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到那儿成佛,这个都还是可以想象的,正当应该的。
你头朝上坐这里就很舒服对吧?马上把你头朝下,脚挂起来你舒服吗?你就不舒服,头是这样,心也是一样啊!心如果正过来了,那你就是心里很安心、很自在、很安稳;现在我们的心都是颠倒的,倒挂下来了,那你不就是不舒服了吗?能舒服吗?
“哀哉众生,缔此三界,颠倒不净”这个真是可悲哀啊!众生长久以来系缚在三界当中,都是颠倒的,都是不清净的,所以我们所做的一切,没有证悟无生法忍,都属于颠倒,而且都是不清净的。
有人说:“啊,这样称名就往生决定了,那我怎么还不知道呢?”他因为自己没有感受,没有感觉,所以他就怀疑说:“这样就往生决定啊?我信不来这个。”
问得很诚恳。我们作为一个下劣凡夫,比起发了大菩提心的菩萨,甚为惭愧。不过,凡夫总是为自己的利益真心,为他人的利益就应付的多。你说“每次念佛都只想利益自己”,这恰恰说明你的念佛是真心的。从这点来说,倒是有可贵之处。
什么是“涅槃”呢?涅槃,即灭度,“灭生死之因果,度生死之瀑流。”换句话说,通过修行佛法,断除一切烦恼,超越生死,就是“涅槃”。佛在世间度化众生,因缘会遇时,佛会显现在世间说法;因缘尽时,佛即示现入般涅槃。上慈下舟老法师开示:“佛本无生灭,随众生心生
一个人想要在世上过得幸福快乐,身体好、心情好这两大宝缺一不可。身自在,通常讲就是身体健康、时间自由、财富充裕。心自在,主要体现为心无烦恼。比如,一个人想出门旅游,首先要有钱,其次有时间,再次身体好,这些都属于身自在的范畴。但要想玩得尽兴,还是取
对呀,所谓八万四千法门就是很多很多,无量无边。说穿了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化身,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现。你怎么知道祂会不会化成修女来度你呢?你怎么会知道特蕾莎修女,她是不是观世音菩萨的化身呢?所以排斥其他宗教没必要啊,佛教从来不会排斥其他宗
“佛法无量义,一以净为本”,意思是:佛法虽然有无量无边的意思,但是一定要以清净心为根本,就是以不要执着为根本。现在很多人传播的所谓的佛法,不是附体了,再不就是世界末日了,弄得大家只有好奇恐惧,哆哆嗦嗦,做噩梦。这不可能解脱。
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跟娑婆世界都有一种招感,就是一种感应,或者说一种磁场的吸引力。你的磁场吸引力越强,就说明了你越难往生。因为你跟娑婆世界产生强大的吸引力,你怎么往生呢?我们如果想要往生,前面的忏悔业障、勤修四重,它还是一个基础而已。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舍利弗来世 成佛普智尊,号名曰华光 当度无量众,供养无数佛 具足菩萨行,十力等功德 证于无上道。这个地方先说明他的得果。说舍利弗来世,能够“成佛普智尊”。为什么能够成佛呢?因为他成就了一种广大圆满的中道智慧。
三禅,亦名“离喜妙乐地”,谓行者复厌二禅之喜心涌动,定不坚固,以种种因缘诃责于喜。喜心既灭,定境转深,绵绵之乐,内心涌发,乐法增长,周遍身心,于世间有为之乐,最为第一,是名“三禅”。三禅它的另外一个名称,叫作“离喜妙乐地”。
来信说明要普敬僧尼,这个道理、事情,实在非常应当。然而教导儿孙辈,则必须反复向他们讲论清楚。如果只是单纯说一个方面,恐怕他们就会不知道如何取舍,分不清哪些该亲近,哪些该疏远,这样也许就会受到损害。
当你看报纸的时候就是在度众生,所有的灾难者、被关的也好、八卦新闻的也好、生病的也好、车祸受伤的也好,你用药师法门、观音法门来帮助他--所有死亡者。我们看到这一份报纸,我们是以地藏菩萨、阿弥陀佛的心态来帮助他,让他成就。
我们内心的福田,就是大众。要开发内心的福田,就要对大众播下智慧的种子,才能得到安定与真实的果实。生活就是福田,这块田是要让我们种好的、收好的,遇逆境时,就是修行的良机,如果用修行的心面对一切,做什么都会很甘愿;如果用得失心去面对,就会生烦恼!用
赞助、流通、见闻、随喜者、及皆悉回向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众生,依佛菩萨威德力、弘法功德力,普愿消除一切罪障,福慧具足,常得安乐,无绪病苦。欲行恶法,皆悉不成。所修善业,皆速成就。关闭一切诸恶趣门,开示人生涅槃正路。家门清吉,身心安康,先亡祖妣,历劫怨亲,俱蒙佛慈,获本妙心。兵戈永息,礼让兴行,人民安乐,天下太平。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今生来世脱离一切外道天魔之缠缚,生生世世永离恶道,离一切苦得究竟乐,得遇佛菩萨、正法、清净善知识,临终无一切障碍而往生有缘之佛净土,同证究竟圆满之佛果。
版权归原影音公司所有,若侵犯你的权益,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侵权内容!